李福巖丨繪畫的過程就是在尋找真實自我的歷程
跨文化的旅行者
中國古代常有“畫如其人”的說法,也有“知人論世”的傳統。畢竟,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創作的,一個真誠的藝術家一定會在他的作品中留下自己的情感的印記或思想的密碼。不同性格秉性,不同人生閱歷,不同品味修養,通常都會反映在畫面上。因此,在解讀繪畫作品時,人們習慣於直接從畫家的性格、閱歷、經驗和修養的角度入手。以往人們對這種直接將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對應起來的做法,也大體上都會持肯定的態度。但是,如果細加審查,總難免會有失之簡單之感。奧尼恩斯的《神經元藝術史》從神經學的角度關注這一問題,以“鏡像神經元”來解釋畫家個人視覺經驗如何影響到其創作,這讓人們更加深信去從藝術家的角度去探索和闡釋藝術作品的必要性。對於一個視覺藝術家來說,生活地域和環境的變遷,無疑會深刻影響他的鏡像神經元,改變其視覺習慣,從而影響其藝術風格。在我所識的藝術家中,李福巖先生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案例。
李福巖先生是吉林人,本科階段求學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曾在人才輩出的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進修學習,在西北地區工作了十多年後,調入廣西藝術學院工作至今。在廣西藝術學院的十多年,李福巖先生完成了由普通的油畫教師,到油畫系主任,到教務處副處長,到美術學院副院長,到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院長,再到美術學院的院長多次角色轉換,但不變的是他對油畫藝術的熱愛和堅持。他的鮮明的個性氣質和豐富的人生經歷,都滋養着他的藝術創作;他的藝術創作在某種程度上也形塑了他的氣質和個性特徵。李福巖先生出生於東北,成長於西北,有着典型北方漢子的特徵。我對東北和西北都缺乏深入的感性認知,但我從他身上能感受到北方漢子的那份真誠。他爲人豪爽,待人真誠,這大概是他的本色,與人交往如此,進行藝術創作也無不是如此。我想在他的人生經歷當中,北方生活不僅滋養了他的心靈世界,更塑造了他的認知方式。
然而,李福巖先生與衆不同之處在於,他在北方生活和工作多年以後,在不惑之年又選擇了到南方工作。這種從北方到南方的工作調動,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和適應是生活習俗、文化觀念的不同,乃至於人際關係重建和調整;但是對於一個視覺藝術家來說,還需要面臨另一種挑戰,也即以往的審美經驗如何應對新的視覺現實。明代董其昌就曾提出“南北宗論”,對山水畫不同風格進行梳理和總結。丹納在《藝術哲學》中也將環境與種族和時代,列爲影響藝術風格的三要素之一。可見,環境對藝術家創作的重要性。李福巖先生所在的廣西南寧,是一座四季都滿目綠的綠城。廣西的秀麗風景與西北蒼涼、雄渾的景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以我所見,李福巖先生在面臨這種新的視覺現實的時候,並沒有消極地適應,也沒有試圖用舊的圖式去改造新的對象。而是積極地去面對新的現實,很快地融入到新文化之中。這種轉換,我以爲恰恰拓展了李福巖先生的視覺經驗,由此也豐富了他的創作題材和風格樣式。
王夫子在《姜齋詩話》裡曾經說過,“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詩歌創作如此,對於一個像李福巖先生這樣寫生作爲自己主要創作源泉的畫家來說,尤其如此。只要真誠的面對對象,抒發自己對於物象、景觀乃至人文風情的真切體驗,畫面自然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這並不是通過臨摹別的畫家風格而強行去適應新的視覺經驗,因此尤其難能可貴。誠如李福巖先生自己所說,“從西北到南方,曾經的蒼茫厚重變爲如今的清新潤秀,尤其是南國的亞熱帶風情,使我的作品在語言表達上發生了較大變化,很多作品都以南北混雜爲母體創作,這也是情結使然。”當李福巖先生這麼說的時候,已經表明他已經自覺意識到了自己作爲一個外來者文化身份的的不同。但他對於新的文化環境能做到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所謂“入乎其內”是說他能夠積極融入和接納新的文化,並將新的視覺經驗轉化爲自己創作的母題;所謂“出乎其外”是說他能保持他作爲一個他者身份,這樣便能更清楚地意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南北文化雙重經驗,賦予了他特殊的認知方式。因此,我認爲北方的雄渾與南方的秀麗在李福巖先生那裡,並不必然是矛盾和衝突的。恰恰相反,這中特殊的經歷提供給他異於單純的南方畫家或單純的北方畫家的不同觀看視角。當然,在交通和資訊都異常發達的今天,穿梭於南北之間的候鳥型畫家也越來越多。但能同時深入體驗南北文化的內涵和差異,並能用合適的方式進行表現的畫家並不太多。
李福巖先生之所以能從容地遊走於不同的文化風景之間,自然與他開放的胸襟有關。他不會帶着某種文化的偏見去擡高或貶損某一地域的文化,而是首先沉浸其中,去體驗不同文化的奧妙。而這種心態,我想與他輾轉多地的生活經歷,與他常年走南闖北的寫生經歷有關。這種包容性不僅是心理層面的,甚至可能是生理層面的。我們或可稱之爲鏡像神經元的開放性。無論是喀斯特地貌的桂林山水,還是亞熱帶紅土地,無論是海濱,或者是少數民族村寨,都成了他筆下的表現對象。寫生,特別是風景寫生成爲李福巖先生到廣西之後的主要藝術活動方式之一。近十年,他不僅參加了“灕江畫派”系列寫生活動,還參加了“南方的風景”系列寫生活動,是廣西一系列重大美術活動的參與者和經歷者。可以說,是寫生讓他能以最快的方式把握了南方風景的獨特之處,體驗到了地域文化的精微之處。而且,當他深諳南方風景的特徵的時候,他又經常帶着學生到北方,到其他地域風貌鮮明的地方去寫生,由此更加豐富了他的視覺經驗。石濤能“搜盡奇峰打草稿”,故而成就了他在畫史上的赫赫聲名。可見,豐富的視覺經驗的重要性。當然,寫生是許多畫家都喜歡工作方式,但我想強調的是寫生對於一個擁有跨文化經驗的畫家來說,是一種從知覺方式和視覺經驗層面來說,都能重新形塑創作主體的一種藝術行爲。我想,今天在李福巖先生心底很難再將自己單純的界定爲是一個北方人或者是一個南方人,在藝術上也是如此。因此,我更傾向於將他視爲一個“跨文化的旅行者”。“跨文化的旅行者”心胸開闊,沒有偏見,能盡情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妙之處。
而實際上,李福巖先生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南方與北方之間的文化交織,還要面對他同時作爲畫家、教師和行政領導的身份的多重性。他能同時將多重身份所扮演的角色和需要完成的任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能力。李福巖先生目前不僅擔任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廣西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同時還擔任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美術設計分會委員、廣西高等教育協會理事、灕江畫派促進會常務理事等學術兼職。多年來行政事務的繁忙讓他倍感時間的珍貴。所以他非常珍惜每一次帶學生下鄉寫生的機會,珍惜每一次給學生上課的機會。課堂上他總是親自示範。他總是說,只有這樣,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畫畫。近年來,李福巖先生還承擔了“廣西近現代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和“廣西文明史重大題材美術創作項目”的創作任務。2012年完成的油畫作品《沸騰的平果鋁》便是“廣西近現代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重要成果。我想只有對藝術有着執着信念的人,才能在面對紛繁複雜的生活世界和緊張忙碌的工作的時候,依然做到“不忘初心”。李福巖先生就是這種人。
文/閆愛華,原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
家園
布面油彩
100x120cm
1993年
多年來的作品尤其是風景,大部分都是寫生而來,可能是喜歡現場和新鮮的感覺吧,尤其因爲工作原因從北方來到南方後,與同道師友們一起共同解讀繪畫之事也有20餘年時間了,無論是大型創作還是寫生或是教學,畫友師友們在一起畫畫,聊天、調侃、或自娛自樂真是件令人快樂的事情。大家一起,有一個方向和目標,在一起好玩,做一些事情…....也就是爲了一個“好玩”,經過多年的各種各樣的“玩”,也還真玩出了一個蠻有影響的具有獨特風格羣體……當然,這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當然,作爲來自大西北的我,初來滿目蒼翠,四季皆綠的廣西時,曾經有過“暈綠”的時候。畫起畫來總是有一種陌生的感覺,時間久了,對這“南方的風景”卻有了漸深的理解與認識。畫畫也從被動變爲了主動。但我始終會覺得,繪畫的過程就是在尋找真實自我的歷程,與每個畫者的心路息息相關,正所謂明心見性,繪畫作品最終也是在尋找和表現繪畫者的生命之道,也是畫者表達修煉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多年來工作繁忙之餘,能潛心畫畫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回頭看看這些年來的畫作,大部分是以寫生爲主,素材大多來源於大江南北及廣西這片神奇的紅土地。但都不是被動地照抄對象,是有目的,有選擇地去畫。且在形式上也作了較多的探索。原因之一就是想讓畫畫跟着心情和感覺走。將自然景物溢出胸襟,讓色彩流溢筆間,讓心靈漸漸地顯於安頓。無所謂大意見博,無所謂寓意深刻,只尋得心境如水,求得一片悠淡與空靈。在藝術上,往往越自然的越原始的東西就越有現代氣息。每當漫步山林野外,一種不可名狀的親切與神秘之感便會油然升起,繁茂幽暗的綠林丘坡,奔流不息的江河,蓬勃生機的小草總能讓你體悟出生命本身中那種獨特的神清意平之靈性。在大自然中我感覺到了她的尊貴與高尚,欲而不貪則心平,心平方可智清。曾記得一個畫家朋友的感悟“風景是不斷生長,變化的,你的畫面也應該是一個不斷生長的過程”。真切希望在這個感悟生長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一種真正的自由之快樂,這是精神的充盈,也是感性的傳達過程,也可能是一個畫家真正想要得到的終極目標吧......
(文/李福巖
李福巖作品欣賞
苗女
布面油彩
80x60cm
1997年
桂南山
布面油彩
70x80cm
2000年
物語-亞熱帶之二
布面油彩
130x150cm
2003年
玉樹臨風
布面油彩
80x60cm
2004年
秋分
布面油彩
150x130cm
2005年
不夜港
布面油彩
120×110cm
2009年
俯視的風景
布面油彩
80x60cm
2010年
沸騰的平果鋁
布面油彩
270×450cm
2012年
侗鄉
布面油彩
100x100cm
2014年
雲捲雲舒
布面油彩
80x80cm
2016年
煙雨初生
布面油彩
80x80cm
2016年
綠江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6年
遠海
布面油彩
70x80cm
2018年
合浦大士閣
布面油彩
180×360cm
2018年
北部灣的夜
布面油彩
150x150cm
2019年
老街之夜
布面油彩
120x140cm
2020年
遠海
布面油彩
100x100cm
2020年
古城遺韻
布面油彩
150x100cm
2021年
老物件
布面油彩
50x60cm
2022年
關丹港—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合作共贏
布面油彩
180x250cm
2023年
古城
布面油彩
40x30cm
2024年
滴水丹屏
布面油彩
60x80cm
2024年
(來源:廣西油畫學會)
畫家簡介
李福巖,1987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199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八屆研修班。現爲廣西油畫學會會長,廣西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術學繪畫專業帶頭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廣西高等教育本科美術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一帶一路”民族藝術教育聯盟副主任委員,廣西高等教育學會理事,灕江畫派促進會常務理事,原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廣西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美術設計分委會委員。
多年來主要從事油畫教學與創作研究工作,出版著述3部,歷年來油畫作品多次參加各級各類美術作品展覽,並有多幅作品獲獎,作品被刊登在專業刊物及各類大型畫冊上,部分作品被美國、英國、法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及國內美術館,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