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百歲誕辰 李安妮:父親沒強制未來道路 要對自己負責

李登輝百歲誕辰,李安妮:父親沒強制規定子女未來道路,但要對自己負責。(登輝基金會、汪正翔攝)

今年適逢前總統李登輝百歲誕辰,李登輝基金會今於臺灣大學生農學院農經大講堂,舉辦「朝向臺灣的意志:李登輝一〇〇」起跑講座。基金會董事長,也是李登輝女兒李安妮表示,李登輝雖然沒有強制規定子女未來的人生道路,但就是要對自己負責。就如同李登輝曾經就讀的舊制臺北高校校訓,「自由」與「自治」,並直言臺北高校的教育對李前總統的影響十分深遠。

這次講座由國史館長陳儀深、專欄作家周奕成及李安妮共同座談,論述百年來臺灣史與李登輝生命史的交錯,還有他們心中的「李登輝樣貌」。

座談開始前,主辦單位特別邀請生農學院盧虎生院長致詞。盧虎生特別用「前瞻」、「遠見」、「智慧」、「勇氣」、「永續發展」來描繪他對李前總統的生涯。其認爲一位具有前瞻與遠見的領導者,勢必要具有面對孤獨的勇氣,因爲會看到了周圍的人所無法看到的境地,並且思考如何在目標達成後能夠永續發展。盧虎生也透漏,未來的李登輝紀念圖書館,生農學院也會繼續默默努力,期盼共同促成該理想的實現。

陳儀深認爲,中華民國體制確實在1949年全面凌駕在臺灣身上,但李登輝上臺後如何一步一步還原人民該有的權利,當然也包含憲法的修訂。因此當1990年代展開修憲工程後,這部憲法就已經承載一定的民意,不能完全視爲「外來物」,這也是民主執行的過程。也因爲李前總統具有遠見但卻能妥協及迂迴,不管是黨外人士、後來的民進黨,還是國民黨等等,其實都有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李登輝到底在想什麼」?

周奕成則以全程臺語指出,自己是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世代,亦長期從事政治工作與社會關懷。他特別提到1996年李前總統發表「兩國論」的時候,自己心中非常高興,因爲這確實合乎現實與臺灣的前途。周奕成也引述若林正丈教授的論述,經過李登輝的民主化之後,中華民國可說是已經進入了「第二共和」,並非當初空降臺灣的樣貌。

周奕成回憶,他曾經當面建議李前總統,臺灣更應該推動進入多黨政治的「第三共和」李前總統也表示認同。可惜李前總統年紀漸高,也成了無法完全實踐的理想。

李安妮以近來熱門議題「人才品流」破題,強調雖然有人認爲「念文的是第六流人才」,但就是因爲許多人研究過往的歷史,社會因此精彩,智慧也得以保存,她也慶幸「身邊被念歷史的人圍繞」。

李登輝基金會執行長鄭睦羣在座談後提到,爲了紀念李前總統百歲誕辰,李登輝基金會除了既定的大型音樂會與學術研討會之外,特別與故事Story團隊合作「朝向臺灣的意志:李登輝一〇〇」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包含文字專題特輯、微型行動展、系列講座以及教師工作坊。希望大衆能從活動中看到百年來臺灣的轉變,以及在如此轉變當中,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了李登輝,而李登輝又爲臺灣帶來了些什麼。而當我們回顧這段往昔的當下,又能爲自己帶來什麼樣的省思。

明天上午舉辦「朝向臺灣的意志:李登輝一〇〇 」百年巡迴展臺北開場記者會,展區共有六個主題,分別是「百年以前的臺灣」、「自由萌芽的臺灣:1920年代以後」、「戰爭抑鬱的臺灣:1930年代末至1945年」、「風雲詭譎的臺灣:1945年至1960年代」、「邁開腳步的臺灣:1970年代至1990年代」以及「建立自我的臺灣」,並且在臺北場結束後,將於高雄、臺南與桃園接力展出。李登輝以臺灣人的身份,在這一百年裡受到臺灣社會的養成,也帶領檯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