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妮:期待分析李登輝這三力 推動未竟之業
李安妮:期待分析李登輝這三力,推動未竟之業。國史館提供
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今天表示,如果1991年是臺灣民主元年,1994年就應該是臺灣原住民正名元年。李的原住民情懷除以修憲正名作爲火車頭,還包括專責機構發展等方面。期待未來能透過分析其政治意志力、公民社會力、務實執行力這三力,推動共同未竟之業。
國史館28、29日舉辦爲期兩天的「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李安妮在會中與謝若蘭教授共同發表「李登輝與臺灣原住民族權利發展初探」論文,並和國史館長陳儀深等人舉行綜合座談。
李安妮表示,如果關鍵1991是臺灣民主元年,那麼1994年4月10日李登輝前總統在「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會議」上致詞,首度使用原住民稱呼,定調接續召開的修憲的「關鍵1994年」,就應該是臺灣原住民正名元年。
然而她說,李登輝的原住民情懷除了和臺灣民主化工程一樣從修憲正名作爲火車頭之外,還包括將主管機關位階從科級單位提升到二級機關等推動專責機構發展的政策;推動原住民教育法等的人才培育。
還有從劃編的287公頃到增編的17000公頃等作爲的土地權;以及推動臺灣第一個以原住民爲主要住戶的基隆八尺門海濱國宅於1995年落成等居住權各方面。
她期待未來能繼續細緻分析李前總統如何透過政治意志力、公民社會力、務實執行力這三力,推動我們的共同未竟之業。
李安妮也在會中細數李登輝過往的作爲,並將她的父親分爲「學者爸爸」、「政治領導人爸爸」、「公民爸爸」三階段。李安妮透露,李登輝很喜歡問問題、再透過分析、找資料等方式解決問題,「他的心中永遠都有問題」。
對於第二階段的「政治領導人爸爸」,李安妮形容,這時候就不是她的爸爸而是大家的爸爸,這讓她有謹守分寸的壓力,也讓兩人關係變得非常緊張。但她說,李對權力是節制的,即使有了政治優勢,也認爲不能當特權,而應該服務於社會。
至於「公民爸爸」,她說,這階段的李登輝沒太多政治包袱,讓她找回「自己的爸爸」,也認爲近20年的爸爸「最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