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遇寒流!臺灣還用「農曆」很廢? 他嗆:你下週就不要放假

▲新的農曆年即將到來,許多人進行各種活動前,都會先翻閱農民曆看適不適合。圖爲今年新竹市政府推出的農民曆。(圖/網友提供)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下週就要迎接農曆春節新年,家家戶戶圍爐團圓飯,今年年假一共有6天,從除夕訪到初五,初六開工。不過,有網友發文問說,臺灣還在走農曆系統是不是很廢,結果反被嗆「你下禮拜就不要放假」、「您別領年終、別放假、繼續上班呀」。還有人糾正原PO,24節氣是看國曆

原PO在PTT表示,歐美日都走太陽曆系統,大陸走農民曆系統,臺灣卻跟着大陸走,2月4日立春,「這種溫度立你的大頭春啦」。

對此,許多網友馬上反駁說,立春在內的24節氣是看太陽曆,「農曆是陰陽混合歷,月看月亮,年看太陽,你沒發現節氣都是固定公曆幾月幾號附近嗎」、「節氣是看太陽曆的,反串齁,自己去查北市天文館資料啦」。還有人說,農民是看農曆播種、收割,如果沒農曆,「你們就沒糧食跟菜,你們就等着餓死吧!或等進口的貴死吧!」

▲▼今年除夕是2月15日,只剩不到10天,年味愈來愈濃。(圖/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立春是24節氣之中的第一個節氣,在每年的國曆2月3日至5日之間,指寒冷的冬天快結束,代表生機的春天要開始了。入冬第二波寒流侵襲碰上立春,氣象局全臺縣市發佈長達6天的「低溫特報」,各地最低溫幾乎都降到10度以下。

根據《維基百科》介紹,農曆是現今東亞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爲黃帝時代或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公曆,而傳統曆法則被稱爲舊曆、傳統歷。

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臺灣、北韓南韓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等方面;農曆節日,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爲中華文化象徵。

▲▼許多民衆會趁過年前到年貨大街採買。(圖/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