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不接廣告,不參加兒子婚禮,一生不和張國立、王剛合作

他是《宰相劉羅鍋》中清廉剛正,正直幽默的劉羅鍋。是《神醫喜來樂》中醫者仁心的喜來樂,是《廚子當官》中的石竹香

出道多年,李保田塑造了不少經典熒屏角色,是大衆公認的老戲骨,也是演員中的另類。

出道多年,不拍廣告,不接代言。

爲了拍戲,不參加父親的葬禮,不參加兒子的婚禮,是圈內公認的“戲癡”。

但正是這種爲“戲”癡狂的勁頭,也讓李保田遭受不少的非議。

有人說,他是戲霸,不好相處,性格霸道。

有人說他是一名真正的藝術家,德藝雙馨。

一個人身上,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李保田究竟又是什麼樣的人?

1946年,李保田出生在江蘇省一戶普通人家。

如那個是時代大多數家庭一樣,李保田也是家中孩子衆多,家中共有兄弟5人,生活過得很是艱苦。

讀書便成爲了唯一的指望和出路。

李保田的父親更是對他們寄託着希望。

但李保田從小就是個不愛讀書的,不僅不愛讀書,反而十分癡迷於戲劇。

爲了看戲,一個半大不大的孩子,竟有毅力徒步走上幾十里路。

這樣不用在正地方上的堅持也讓李保田的父親又氣又無奈。

只是打的再狠,罵的再狠,李保田依舊我行我素,怎麼也不改。

13歲那年,李保田因成績太差被迫留級。

恰巧,這時江蘇省文化幹校前去徐州招生。

李保田得知後,立馬報名參加。

別看他學習不好,但是在表演這方面卻極有天賦。

活靈活現的表演,極富靈氣的表現,也讓他順利的獲得了錄取通知書,但卻遭到了父親的極力反對。

受過去舊觀念老思想的影響 ,李保田的父親並不想讓兒子走到這條道路。

但奈何,李保田是個犟脾氣,爭執到最後,父親也只好無奈退步。

但戲曲卻不是那麼好學的,熬過了7年 的學徒生涯,李保田這才得意出師被當地的文工團所錄用。

也正是文工團的工作經歷,讓李保田接觸到了更多的更多的節目品種,因而對演戲產生強烈 的興趣。

1979年,李保田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

但一直到1983年,李保田這才憑藉着《闖江湖》中的丑角張樂天一角,走進大衆的視野。

此後的李保田又主演了《月季皇后》《貞女》《菊豆》《葛老爺子》等影視劇。

但真正讓李保田被大衆所熟知的還是1996年所熱播的《宰相劉羅鍋》。

這也讓李保田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成爲了“劉羅鍋”的代名詞,真正地紅遍大江南北。

不少導演更是向李保田投遞來橄欖枝,希望他以劉羅鍋爲主,再拍幾部類似的影視。

就連《宰相劉羅鍋》的原導演,在這樣的熱度面前,都希望能夠再次拍攝第二部。

可以說,只要李保田答應,金錢、名利、地位唾手可得。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拒絕了。

而拒絕的理由,李保田也自有一番自己的道理和堅持。

他認爲,在塑造這個角色時,自己已經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經歷,即使再演下去,也不會再超越了,既然如此,又何必消費不斷的消費這個角色,還不如給觀衆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而且以一個演員的身份來說,他不願意自己被同一個角色所限制,

這樣的心性和覺悟,可以說娛樂圈少見,甚至許多老戲骨也不及。

除此以外,李保田還是娛樂圈少有敢說敢做的明星。

在他看來,之所以拒拍第二部,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就是劇本格外的爛。

另外與劇中演員性格的不合,也是他拒絕拍攝的原因之一。

但也正是這樣的性格爲李保田日後的事業發展,留下了悲劇。

2003年,所熱播的《神醫喜來樂》是李保田的又一事業高峰。

他所飾演的江湖郎中喜來樂,命運多舛,卻依舊不失醫者仁心,詼諧幽默的性格,更是打動了許多的觀衆。

這也讓看不夠的觀衆紛紛呼籲李保田繼續拍戲。

卻不想,竟差一點葬送了李保田的事業。

原來在拍攝《 欽差大人》時,李保田與劇組早已商量好劇本。

誰曾想到了後期,劇方竟比原先商量好的多出了幾集的內容,而且內容創作,極爲差勁,可以說是就是爲了拉時長、水內容,

這也讓身爲”戲癡“的李保田當即不不滿了起來,覺得對方注水的內容,是對觀衆還有演員心血的不尊重。

一紙訴狀,竟將劇組告上了法庭。

這下子可就捅了馬蜂窩了,李保田看似贏了,並獲得了190萬的賠償,實則確實“一敗塗地”很快,李保田就遭到了投資方的聲討。

對方更是在聲討會上大肆揭露了許多幕後序幕。

他們聲稱李保田完全就是個戲霸,不僅干涉劇組日常的拍攝,劇組更是成爲了李保田的一言堂,說一不二。

女一號是李保田定下來的,兒子李彧也因他的關係被強塞進來擔任主角。

甚至連毫無表演經驗的起親戚、朋友,也因李保田的專橫霸道被一股腦的塞了進來。

仍不解氣的投資方還拉上了業內近10家影視公司,在聲討會上提出”封殺李保田“的建議,一此來減少演員耍大牌的建議。

但任憑對方怎麼說,李保田都問心無愧,坦坦蕩蕩。

但是再被問及戲霸時,李保田卻破天荒的承認了。

他表示,自己在拍戲時,是會比較嚴謹認真,有時在外人眼看可能就是”雞蛋裡頭挑骨頭“,所以被稱之爲”戲霸“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這個霸,在今天,是個質量的保證。

縱觀現如今的影視劇,流量爲主,戲骨作陪,導演遷就於流量,妥協於資本。

或許恰就需要如李保田這樣”霸道“些的前輩。

而對於演員的身份,李保田也真的做到了極致。

兒子李彧結婚時,李保田因劇組變動提前開工了,所以面對兒子打來希望他能請出假期回來參加婚禮的要求,他斷然選擇了拒絕。

在李保田看來,自己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憑什麼要求一干人巴巴的等着自己的開工。

是以,李保田雖然心中遺憾,卻什麼都也沒說,全力投入到劇情角色中。

這也讓兒子李彧一度無法理解,父子倆有一段時間甚至還因此變得十分的冷淡。

幸好,隨着李彧也進入影視圈,也逐漸理解了自己的父親,父子二人的關係又重新好轉。

錯過兒子的婚禮,對於李保田來說,雖然遺憾卻並不悔恨。

唯獨一件事情,令李保田不能回想,愧疚了一輩子。

1966年春節,正是閤家團圓的好時候,但李保田卻尚未殺青,正在外面拍戲。

當李保田回到家中時,父親已經離世。

父子二人至死沒有見上最後一面。

這也成爲李保田心中永遠無法言說的疼痛和愧悔。

也正是這種對演戲赤誠的熱愛,讓李保田將表演看得極爲的神聖。

他不允許有任何人來破壞這份”神聖“,包括他自己。

所以纔會做了那麼多在外人眼裡很傻、很癡,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爲了不破壞角色的美好印象,有錢不賺,放棄趁熱打鐵的機會。

爲了幾集的注水內容,狀告自己的甲方爸爸。

爲了不褻瀆自己的演員身份,不做任何廣告,實事求是。

2007年,在最後一次出演《神醫喜來樂》後,李保田便徹底地退出了影視圈。

老話說得好,真金不怕火來煉。

李保田如此赤忱,觀衆也不會忘記。

2020年,李保田獲得了第20屆金鷹獎終身成就獎。

場下所有的演員都站起來爲他真誠地慶賀。

對於這麼一個愛戲成癡的人而言,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嘉獎和認可,遠勝名利萬千。

結語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李保田的“霸道”,但不得不說,老爺子出道到退圈,可以說每一部作品都精益求精,做到了演啥像啥,可以說是沒有爛劇這麼一說。

對於自己的名聲,李保田也十分的愛惜,出道至今,無緋聞、無醜聞,一心只關注於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