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業者試探底線 NCC到底管不管?

從三立、中嘉到鏡電視,一個個都在踩規範紅線、NCC看似規範了很多,卻又放任第四臺業者踩紅線,監管機制形同虛設。圖爲NCC外觀。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原信攝影

中嘉案近來鬧得沸沸揚揚,還沒結束,鏡電視問題又起,這次鏡電視違反自己的營運計劃,開設政論節目「大選鏡來講─二○二四選戰論壇」,更邀來經濟部長王美花上節目。從三立、中嘉到鏡電視,每個都在踩規範紅線、違背當初的承諾。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每一次的併購案、申設案通過附負擔條件寫得無比長,看似規範了很多,卻又放任第四臺業者踩紅線,不禁讓人憶起當年閣揆蘇貞昌痛批NCC的金句,「誰都管不到它,它也什麼都不管」,監管機制形同虛設。

中嘉案從二○一一年就引發諸多問題,好不容易中嘉股權二○一八年順利交易,雖然是由本土資金泓順投資入主,但泓順投資持股複雜,背後看起來雖是宏泰集團勢力,卻難保不會有人運用複雜的持股架構,引入不當資金。因此NCC當年附加一項負擔條款,目的就是不讓第四臺系統業者經營新聞頻道。

沒想到,五年後中嘉上層股東還可以再上演一出「騰籠換鳥」,三立硬是踩着法規的紅線,透過間接投資方式、掌握中嘉,乘勢坐大。

再來看鏡電視的「大選鏡來講」新節目,鏡電視在自家網頁表達「不製作以口水戰爲主的政論節目」。但NCC官員說,「鏡電視二○二一年五月新送營運計劃,中間多次補正,業者都一再強調無意製播政論性談話節目,因此將請業者說明清楚」。

鏡電視當時對NCC的承諾究竟是什麼?是承諾「不製作以口水戰爲主的政論節目」?還是承諾「不製作政論節目」?究竟有沒有違反自己當初寫的營運計劃書?這也引發質疑。

第四臺業者不僅玩文字遊戲,也是在試探NCC底線。從三立、中嘉、鏡電視到華視網路頻道附掛三立前主播廖筱君的政論節目,這些業者都在NCC畫的紅線附近來回踱步,偏偏NCC又只是輕描淡寫表示要了解、會調查。當業者都不遵守承諾,NCC是統統不罰還是隻放過友好媒體?

而NCC號稱是獨立機關,相對於當年對中天案的處置手法,如今對違規業者卻是高舉輕放,被當成塑膠也只是剛好而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