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流感、新冠疫情雙重夾擊 羅一鈞曝最高峰時間點

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類流感、新冠疫情重疊最高峰,應會落在1月28日至2月3日。記者沈能元/攝影

新冠疫情、類流感疫情持續升溫。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預估未來三週,新冠、類流感疫情仍會持續上升,而類流感、新冠疫情重疊最高峰,應會落在春節前一週,時間爲1月28日至2月3日。疾管署今公佈,類流感疫情於上週創下近10年同期新高,達12.3萬人次,預估高峰期,單週將達15萬人次。

今年類流感疫情,爲何會持續上升?是否有特殊原因?羅一鈞解釋,主因還是與免疫負債有關,但「今年不尋常的是」,現在雖然是類流感疫情升溫,可是腺病毒感染人數,還是比類流感感染人數多,且基層診所醫師發現,目前除類流感、新冠病毒外,還包括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情形,爲多重呼吸道病原體感染情形。

由此研判,還是與免疫負債有關,羅一鈞說,主要是過去3年新冠疫情期間,民衆多佩戴口罩,造成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形多集中在今年,因此「今年呼吸道疫情,應會持續到3月初,才能知道疫情有無下降趨勢」。

羅一鈞說,2015至2016年出現霸王級寒流,當時類流感疫情於春節後,二月中旬左右到達高峰,但目前類流感感染人數於兩週前的8萬人增加至11萬人次,而上週爲11萬增至12萬人次,增幅已經趨緩,感覺已到最高點的情形,因此今年感染人數即便估計將達15萬人次,應不會超過霸王級寒流的那一年近20萬人次。

至於,新冠疫情方面,羅一鈞說,上週新冠併發症患者增加515例,爲去年8月以來,近五個月新高,單週死亡增加48例,也爲去年九月至今的4個月新高。若就春節前一週疫情最高峰,預估新冠每天就診達1.2萬至1.5萬人次,較原先預估每天1.8萬至2萬人次,爲下修及延後就診人次的情形。

羅一鈞表示,原因是目前JN.1變異株增加趨勢,相較國外疫情未快速增加,目前增加幅度爲25%,因此疫情會延後至春節過後,且春節期間南來北往,以及拜年、聚會活動多,而春節後又有開學、228連假,都可能會使疫情再度上升。

以去年新冠疫情來說,春節前一週開始至春節結束後一週,連續三週出現「春節效應」,依就診人數統計,持續三週呈現下滑到谷底的情形。羅一鈞研判,這可能是民衆不想看病,但過完年後的兩週,疫情又回到高點,且感染的病毒型別會有所轉變,並因就醫人數散佈至其他周間,形成兩波疫情,分別是過年前及過年後,其中年後及開學效應,研判二月中下旬還有一波高峰。

羅一鈞表示,觀察過年後及開學效應的疫情情形,還是以新冠及類流感病毒爲主,而腺病毒疫情已有開始減少的趨勢,但仍會維持多重呼吸道病原體感染情形,而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是否會有一波疫情,仍須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