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一邊罵人一邊要捐款?本人迴應3個表情……

近日

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大量

“雷軍AI配音”的惡搞視頻

這些視頻內容銳評了

堵車、假期等熱門話題

不僅言辭犀利

甚至還有一些不文明用語穿插期間

引發廣泛關注

“雷軍AI配音”的網絡截圖。(中國經濟網)

除了吐槽外

視頻裡的“雷軍”

還稱要投資某某大學

截至目前

平臺上相關話題瀏覽量過億

“雷軍AI配音”的惡搞視頻截圖。(鳳凰網科技)

在雷軍的微博評論區中

不斷有網友留言詢問此事

10月7日晚

針對網友“爲何罵人”的詢問

雷軍回覆了三個憤怒表情↓

用AI生成他人聲音侵權嗎?

對此,北京京本律師事務所主任連大有律師表示,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知名人士,未經其本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和聲音進行編輯合成,甚至發佈具有辱罵和誹謗性質的內容,明顯侵犯了其相關民事權利,如肖像權、名譽權等。

《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科學技術進步法》等法律對此均有規定;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公佈並於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還專門對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人工智能的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

連大有律師稱,雷軍可以依據《民法典》規定,要求惡搞者承擔包括停止侵權、公開道歉、恢復名譽和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如惡搞者的惡搞行爲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的,也會面臨行政處罰如行政罰款或(和)行政拘留。再者 ,如果這些惡搞內容傳播謠言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則可能觸犯刑法。

青年時評

“AI雷軍”讓人細思極恐

我們需要一個緊箍咒

青年報·青春上海評論員 陳宏

AI不是一個新話題。 剛剛過去的長假,很多人因爲“雷軍”成了受害者,原本溫文爾雅的雷總風格突變,在各個短視頻平臺用犀利言辭懟天懟地,不滿堵車、不滿調休,遊戲輸了甚至直接破口大罵。 當然,大批量涌現的“雷軍”,其實是AI配音——據說雷軍本人,上網也被“AI雷軍”罵了。

這真是讓人細思極恐。我們曾說“無圖無真相”,後來PS技術越來越高超了之後,我們又追加一條,有視頻纔有真相。然而,當下的現實是,有圖有視頻有聲音,真相還是不一定。網友們原本可以憑藉一段文字、一張圖片、一段視頻,積極加入輿論場,參與公共事務,但現在AI技術的進步,讓輿論熱點經常伴隨着“驚天大逆轉”。只要你餵給AI足夠詳細的資料、足夠精準的指令,它就能生成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所謂“真相”。在網絡上,“AI雷軍”已經在教大家“雷軍AI配音的詳細製作教程”了。AI的詐騙犯罪,也應運而生,並有了擡頭的趨勢。《2024人工智能安全報告》顯示,2023年基於AI的深度僞造欺詐增長了3000%。

但也就是在這兩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投身於“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領域的科學家,這三位科學家都在利用AI的深度學習研究蛋白質。此前不久,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被授予了兩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諾貝爾獎的鼓勵,幾乎已經預示着,AI的發展未來將會繼續狂飆突進。

對此,有人悲觀,有人恐懼,真相如此容易被混淆,認知成本到底會高到哪裡?是否我們的未來,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如臨深淵?確實,當這個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邊界變得模糊,社會運行的風險突然就呈現前所未有的增長。更何況,自媒體的時代,一個客觀存在的隱性現實是:粉絲數經常取代了權威性,成爲判斷真相的重要標準之一,名人、大V們一旦主動參與或被動捲入“AI騙局”,在缺乏甄別能力和甄別機制時,人類社會會被帶向何處?

《西遊記》裡出現過相似情景。孫猴子正常的72變,總會留下一個“後門”——他的尾巴,總能被真正的高手輕易認出來。但當他和六耳獼猴真假難辨時,各路神仙也都只能面面相覷、束手無策。

這事兒鬧出的動靜很大,最終一個緊箍咒解決了大問題。我們不是預言家,無法預知AI的未來。但我們已經欣喜地看到,在AI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有關方面已經在“生成緊箍咒”:在上游,我國相繼出臺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內容生產者權責分明;在下游,各大短視頻平臺也加大了治理力度,提升了科技甄別能力,像某些平臺的AI內容,都會有“疑似爲AI創作,請注意甄別”的明顯提示。

發展和規範歷來是相互制約又相互成就的兩大法寶。既然人類科技的發展是一種必然,那我們也要相信人類的智慧,小到自身的應對防範能力,大到全球的社會治理手段,我們必將“進化”出一個應對的“緊箍咒”,讓AI在合理的渠道造福人類。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經濟網、鳳凰網科技、@雷軍、網友評論等

青年時評:青年報·青春上海評論員 陳宏

責任編輯:赫茲

校審:林桂人

終審:神小丟

規範使用人工智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