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VS豪宅 房屋課稅兩樣情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臺灣房屋提供/王莫昀臺北傳真)

又到5月報稅季,大家不免勒緊褲帶度日。不過有些屋主卻可以不用繳房屋稅?根據財政部2022年開徵的房屋稅資料,住家用房屋因評定現值低而免稅案件將近247萬件,年增約5.9萬件。

住家的屋齡夠老,房屋評定現值夠低,可享有免徵房屋稅的小確幸,不過去年賣房卻有一羣屋主,不小心房價賣得夠高,所以剛好符合政府無預警下調的豪宅總價門檻,在今年報稅時,恐怕得比預期上繳更多稅金。

2014年以前取得房屋的屋主,若在去年賣房子,因仍適用房地分離舊制,所以須在今年5月報稅時,申報財產交易所得稅,假如售屋總價低於豪宅門檻,是以「房屋評定現值」乘以「各縣市設算所得稅額比例」來計算所得稅額,稅額通常較低;若總價觸及豪宅門檻,所得稅額則採用「成交總價」乘以「房屋現值比例」再乘以17%計算,稅額將大幅提高。

以首都臺北市爲例,原本財政部認定的豪宅總價門檻爲7000萬元,想不到今年初無預警將標準下調1000萬元,導致去年售價6000萬元至7000萬元的舊制房屋交易,瞬間被升格成豪宅,適用的稅額計算公式因而改變,使去年售屋的賣方,所得稅額比預期增加許多,甚至可能從小賺變成小賠!

財政部下修報稅的豪宅標準,讓不少賣方嚇出一身冷汗,但大多數去年售屋的屋主們,其實莫驚莫慌莫害怕,因爲新的報稅標準,僅限於適用房地分離舊制的賣方,若是2016年以後才取得並轉售的房地產交易,因皆採房地合一稅,所以並不會因財政部下修豪宅標準而受到影響。

此外,就算是適用房地分離舊制的豪宅交易,若能查到原始的取得價格資料,採用覈實計算,稅額也不見得會暴增;所以,只有去年完全無法稽覈到取得成本的豪宅交易,纔會受到財政部下調豪宅總價的影響;不過往後若財政部的報稅標準與今年相同,取得時間早且有售屋打算的屋主,未來賣屋時就要特別留意總價帶,倘若剛好介於豪宅線邊緣,務必謹慎試算豪宅與非豪宅間的稅額差異,以免成交總價失之毫釐,所得稅金卻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