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健檢市民參與率低 都發局推耐震勘估目測老屋結構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鑑於「老屋健檢」市民參與率低、多抱持觀望態度北市都發局將在11月7日主動委託三大技師公會進行「耐震勘估」,並放寬申請對象讓承租戶、單一所有權人等都可申請;首波選定「一橫一縱」重慶南北路、和平東西路沿線的30年以上老屋先行,由專業人士先透過目測,若房屋結構安全問題將會輔導申請「老屋健檢」,預計今年底可完成1500棟,後續再檢討成效並逐年推廣到全市建物

受到年初臺南地震影響全臺中央開始從上到下紛紛開始關注老屋議題臺北市政府9月時公佈全市的土壤液化潛勢圖,精確度更勝中央,讓民衆更瞭解自身住家的土壤狀況;而都發局則是結合中央政策,提出「老屋健檢」配套措施,凡民國88年底前取得建照的老屋,且成立管委會、過半數所有權人同意者,可向申請健檢補助、確認房屋耐震能力

但由於老屋健檢條件重重,且結果出爐後會房價有重大影響,難以讓民衆主動進行申請;據瞭解,市府配合中央共規劃6千萬預算,中央補助5200萬、市府用二備金支應800萬,以「健檢初評」每棟6千到8千左右的費用計算,最多可讓7500棟房屋申請,但至今僅有351棟申請、預算僅執行約250萬元,執行率不到4%。

爲此,都發局將於11月7日起斥資150萬元,委請建築師土木技師、結構技師等三大公會,針對「一橫一縱」重慶南北路、和平東西路沿線的30年以上老屋先行「耐震勘估」,透過目測方式進行檢測;若有結構安全上的疑慮,將會「私下」發函給該建物管委會或是所有權人,「建議」進行老屋健檢。

儘管放寬了「耐震勘估」對象,但若建物要進行更詳細的「老屋健檢」,仍需要有管委會或可進行申請的代理人,或是所有權人過半同意纔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