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立面融入新案 呈現大稻埕風華

爲讓新案保留大稻埕建物文化意涵,營建團隊把原本中和紡織大樓建築立面切割12片,融入新大樓1、2樓裙樓,及頂樓天際線。(甲桂林提供)

位於南京西路、迪化街的「大承」,是弘千建設聯手第一次投入臺灣地產開發的日本鹿島建設旗下中鹿開發、中鹿營造推出的新案。弘千建設總經理洪聖哲透露一路走來,「承傳」大稻埕歷史建築的秘辛。

回首一路走來,洪聖哲直言,從2008年第一次公聽會,到現在已經過14年,預計2026年會完工,亦即從公聽會到完工,一晃眼就是18年,雖然辛苦,但擁有完美的結果。

或許「都更是條漫長的路,難就難在整合!」這是許多都更戶共同心聲,但「大承」沒有地主問題,都更程序花了14年走完,爲的是要讓新建物融入大稻埕歷史風貌。

此案都巿設計審議了3次,緊鄰大稻埕,讓各單位特別注意。其間,還碰到原址中和紡織大樓在市府現場察勘後,列入文資,並建議保留建物立面、還有頂樓屋頂,以承傳其都更改建後的歷史價值和意象。

爲讓新建物,原汁原味保留當地建物文化意涵,營建團隊把原本中和紡織大樓建築立面切割爲12塊,融入1、2樓裙樓,水平延續鄰近建築,基座搭配大稻埕傳統店屋四柱三窗的元素、頂樓天際線更原味呈現中和紡織仿巴洛克式的設計。

由於65、73坪一層四戶均質坪數,吸引區域客與外地客買進,客戶年齡從30歲至90多歲都有。甲桂林董事長曹瑞濱表示,就像在英國倫敦、大陸上海,有些人就偏愛有歷史底蘊舊城區的住宅,甲桂林自該案都更申請時即參與規畫和設計,對於在地文化、歷史、美學,都相當喜歡,畢竟大稻埕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有價值的獨特商圈,因此在建築設計上,要求建築師必須融入在地特色。

洪聖哲更透露,在大稻埕有許多特色餐廳、特色的店,是其他地區找不到的,有次一位朋友就告訴他,自己是特地到那裡逛老菜脯店,因爲唯有那可以買得到1年、2年、3年,甚至長達10年的菜脯。

大稻埕特定區完整保留了街廓風貌,讓這裡的每個轉角都彷彿有故事在流動,堪稱臺北最珍貴的無牆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