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早上起牀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

老和尚早上起牀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

寫詩表達的是一種意境和心態,禪,同樣也是如此。在我國,有一種詩叫做禪詩,富含禪意。當然禪詩也並非一定是出家人所作,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蘇軾,曹雪芹等知名大家都是寫禪詩的高手。

在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個羣體,叫做詩僧,他們通曉文藝,擅長詩詞歌賦。尤其在唐代,以江左詩僧而聞名。今天介紹的這位老和尚是宋代江西詩派的重要詩人,當時受陸游推崇的詩僧第一,他就是饒節,著名的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之一。

在今天的很多人看來,早上起牀晚了,不是什麼好事兒,有時候還會覺得不好意思。但是古代的文人,顯然並非這麼認爲,因爲流傳至今,關於晚起的詩有很多。且古人對於睡眠這件事非常的重視,認爲睡眠充足才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

比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有一首著名的七律,七言律詩《晚起》。

在李秀筆記看來,全詩完全是在講晚起睡眠足的好處。詩的首聯扣題,說的是躺在牀上聽到衙門裡的鼓聲了,這個時候才起牀。因爲起得晚,睡足了,因此心情很好。

頜聯說的是起牀梳頭,發現頭髮都白了,說明作者這個時候已經年歲很大,卻仍然有精力從事案頭的文卷工作,而且明辨曲直,很快就批完了。

到頸聯,因爲工作效率高,所以閒下來就乘興而出,乘船兜風。

到尾聯,興致更高,精神達到一種昇華,松江的水很清澈,以後有空得去那裡洗滌一下塵纓,意思是說拋棄一些世俗之事,人生會更自在。這裡同時也表達了,白居易對於高潔情操的一種嚮往之情。

看來多些睡眠真的是好事,養足了精神,工作效率還能提高很多。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眼裡,有不同的感覺。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做世外高人的詩僧是怎麼看晚起這件事兒的。一般來說僧人寫出來的詩都是樸實無華的,顯然饒節也不例外。

這首《晚起》是饒節的代表作之一,與白居易一樣講的是早晨起晚了。詩的前兩句同樣是寫晚起的情形。如果說白居易講的是塵俗之事,那麼饒節的則是完全沉醉於大自然之間。雖然兩者風格迥異,但同樣是表達了高潔的精神情懷。

因爲身份和生活環境的不同,白居易是聽到衙門裡的鼓聲,而饒節起晚的感受則是月亮落下去了,也就是剛剛的拂曉之時。大家都知道,僧人的生活一般是早上三、四點鐘起牀,因此饒節的這種起晚了顯然是更早一些。

顯然月亮落下去是無聲的,松林間嘰嘰喳喳的清晨鳥鳴聲纔是把人喚醒的源頭。在這兩句裡面動、靜結合,有聲、無聲的描述,是非常美的一種體悟。詩的後兩句則是對自然春色的一種描述。大自然並不會因爲有人或無人,產生區別對待。春天該來的時候會來,花該開的時候都會開,蝴蝶也會來,起牀早了或晚了又有什麼關係。詩的最後兩句,升級爲一種心的體驗,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又與自然相合。

饒節的詩只有短短28個字,描述了大自然生機盎然的一面,越是自然的就越是美的,這是禪意十足的一首詩。讓人置身於美妙的自然之中,體現了美妙的禪意和禪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