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石虎生存區大重疊易衝突 中部絕育計劃全面啓動

▲未絕育的母犬每年可生育2到3次,平均每次可生6到8只。(圖/臺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提供)

實習記者魏筱芸/綜合報導

未絕育的母犬每年可生2到3次,平均每次可生6到8只幼犬,若任牠們自由繁衍,除了更多浪浪會出生在不良的環境,也容易造成疾病傳染或攻擊野生動物問題石虎就是一個例子,臺灣石虎保育協會陳美汀博士說,「石虎主要生活在淺山地區,與流浪犬生活圈高度重疊。」因此在臺中苗栗常發生石虎與浪浪的衝突

爲減少浪浪與石虎衝突帶來傷亡,臺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與臺灣石虎保育協會合作,以臺中、苗栗大安溪沿岸爲中心,針對石虎密集活動區全面執行遊蕩犬絕育計劃,無論浪犬或家犬,都是本次絕育計劃的目標對象,針對浪犬執行 TNvR,捕捉、絕育、疫苗、回置,家犬則完成三合一,絕育、狂犬病疫苗、晶片寵物登記作業

志工逐戶訪查,協助民衆處理犬貓絕育。(圖/臺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提供)

這是臺灣之心首次對特定鄉鎮進行地毯式的絕育,任務包含逐戶訪查、犬隻族羣調查、母犬絕育等,爲全面落實,協會實際走進村落家戶訪查,找出未絕育的家犬,也將犬貓絕育的觀念帶入地方,其中若有不當飼養、飼主不願讓母犬絕育等情況發生,也會與地方主管機關合作追蹤。►ETtoday寵物雲有IG了,來追蹤我吧!

臺灣之心同步進行逐戶訪查及流浪犬地毯式調查,其中利用自動相機、GPS 軌跡建置浪犬地圖紀錄犬隻出沒時間數量資訊,提升捕捉的效率,協會利用約3個月的時間,記錄到將近 1000 只犬隻,其中有飼主的犬隻佔約 8 成,且許多母犬已經由飼主自行完成絕育,流浪犬則有 45只母犬完成絕育手術

流浪動物數量過多,與人類和野生動物產生衝突,是現今社會無法避免的議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避免越來越多浪浪生活在不良的環境、減少人、野生動物和浪犬間的衝突,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民衆若在苗栗卓蘭三義苑裡,臺中大甲、后里、外埔區域發現未絕育母犬,都可聯繫協會,但礙於人力與資源,上述區域之外暫不受理。

►寵物雲網路商城折扣碼【ET100】不限金額折100

►我沒有遲到,是時間遲到了!

【你可能也想看】

►原飼主買了柴犬丟了牠!黑汪縮角落 有人愛咬潔牙骨蹦跳

►影/大副兔「蛋蛋外露」 媽輕戳10下才回頭...淡定收回藏屁屁

圓仔妹43日齡達2382公克! 「重磅來襲」賴媽懷裡撒嬌

►囂張小法奶音嗆爸不嘴軟 同款「憤怒跳」暴露父女基因

醫生鸚鵡會說什麼? 飼主羞回「親一個、小帥哥

▼更多精彩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