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變身!進「職訓中心」成心輔犬 溫柔陪伴療愈特殊族羣

安靜聽從訓練員指令,溫柔耐心的陪伴在銀髮族身旁的狗狗,很難想像牠們在成爲心輔犬之前,都曾在街頭流浪過。(圖/心輔犬研究室提供)

一羣身障小朋友坐在教室裡面上課,但老師不是人,而是一隻「心輔犬」(心靈輔助犬),在訓練員帶領下心輔犬走向每個小朋友,儘管小朋友動作吃力、緩慢,但仍努力地擠出發音呼喚心輔犬,場面溫馨熱絡,而這些安靜聽從訓練員指令,溫柔陪伴在特殊族羣身旁的狗狗其實並非血統高貴的名犬,全都是曾在街頭流竄求生的流浪犬。

心輔犬研究室執行長陳奕君和技術長鍾皓羽,將流浪犬訓練成爲可療愈人類心靈的心輔犬。(圖/心輔犬研究室提供)

這些能療愈人心的心輔犬來自2018年成立、位於新北市三重區的「心輔犬心流幸福研究室」,該研究室已由動物之家選出的流浪犬中培育出5只心輔犬,分別爲奶茶、戚風、波堤、花花和墨墨。受訪當天,執行長陳奕君帶着戚風前來,牠乖乖地趴在陳奕君的腳邊,不時蹭着她的腳,陳奕君不禁笑着說,戚風是她們5只心輔犬裡面最會撒嬌的。

心輔犬心流幸福研究室裡的每一隻心輔犬都來自臺灣各地的動物之家,該團隊就像是流浪犬的「職訓中心」。陳奕君說,流浪狗必須要通過250多項的測驗,平均得花6個月至1年的時間,才能正式成爲心輔犬,最重要的是犬隻性格必須要穩定,才能再針對狗狗的學習能力、容錯率與接受新的事物等進行評估。

並非每隻流浪狗都可以成爲心輔犬,至少要通過250多項測驗,受訓半年至1年,才能正式上線。(圖/心輔犬研究室提供)

陳奕君表示,現今5位狗老師服務對象除特殊族羣孩子外,也有針對銀髮族與憂鬱症患者,甚至乘風少年也都是她們的學生之一。課程也會針對不同族羣進行設計,如小肌肉復健、增加口語能力或是進行環境減敏反應與心理陪伴治療,而課程中也發生不少讓她們相當窩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