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破局後 要考慮藍白和

(圖/檔案照合成圖)

11月23日,藍白合正式宣告破局,國民黨與民衆黨只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儘管藍白兩黨無法共推一組參與這次總統大選,但雙方協議中第6項「爲臺灣第三波民主改革建立典範,必須成立聯合政府」,甚至未來朝向內閣制努力,仍是雙方共同的目標與期望。因此儘管雙方無法走向「合」,但最起碼要「和」,爲選後留下一線國會合作甚至聯合政府,和平談判的機會。

藍白合破局後,雙方支持者相互推諉卸責可想而知,同時雙方陣營也要爭取「非綠陣營」的主導權,爲日後發動「棄保」累積籌碼。因此趙少康26日爲李彥秀輔選時聲稱,柯文哲提出的政策有些不錯,以後可以由國民黨實踐,但又提到柯文哲當選的機率很低;另一方面柯文哲夫人陳佩琪醫師則在臉書痛批,國民黨先前提案全是爲了自己黨的利益,實是「可怕的恐怖情人」。

其實藍白雙方都很清楚在「三腳督」情況下,要贏「賴蕭配」就是要設法將對方民意支持度在選前拉下來,並且有一段顯著差距,「棄保」纔會發生,否則棄保不乾淨,最後還是很難獨力打敗「賴蕭配」。

從「君悅會談」後陸續公佈的4項民調來看,包括ETtoday民調雲、美麗島電子報、《鏡週刊》民調,以及民意調查基金會的調查結果,雖然「侯康配」對「柯吳配」爲3勝1負,但在統計上兩者相當接近,目前要發動「棄保」有一定的困難度,或許只有在選前10天攤開所有的民調結果,讓選民自願發動棄保選出最有可能贏過「賴蕭配」的一組人選。

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筆者以爲雙方陣營就一定要自我剋制,避免激怒對方支持者,否則即使民調勝了,選票也難以自動移轉,因此筆者用已故星雲常說的「三好」,即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希望雙方主帥或幕僚能引以爲鑑。

所謂存好心,就是雙方一定要思考共同的目標是政黨輪替、推動聯合政府與內閣制,救臺灣民衆於水火中;說好話,就是雙方都要換爲思考,多從對方立場思考,多說對方好話,儘量不口出惡言;做好事,就是雙方在能合作或有共同政見的部分,不妨一起推動共同發表。

不論藍白未來如果真有機會打敗民進黨的「賴蕭配」,更希望雙方和平攜手遵守共同承諾,共組聯合政府推動內閣制,爲臺灣建立權責相符的責任政治典範。(作者爲退休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