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新挑戰/司法太血汗 濫訴依舊 裁判品質差

蔡英文總統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許多決議迄今仍「議而不行」,各界共識度極高的妨害司法公正罪、公益揭弊者保護法、防杜濫訴的具體作爲,至今都交白卷;加上大量新增案件造就血汗司法環境,法官、檢察官都爆出走潮。

司改國是會議委員、律師黃旭田指出,決議內容提及的公然侮辱等微罪除罪化、再議第二次由高檢署自爲偵查、建立國家司法科學委員會、妨害司法公正罪等,至今未有實踐進度。他說,司改決議內容豐富,但各機關執行力差,司法院僅選「創新」的做,例如國民法官制度,但對於司法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效果有限。

另外,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司法院與法務部應於一年內提出防杜濫訴的具體方案,至今也未見成效,民事訴訟法雖增訂濫訴罰款規定,但開罰比率極低,控制案量的「攔砂壩」起不了作用。

逐年增加的案件量,因法官之死引爆基層對血汗司法環境累積多時的怒火。這幾年憲法判決增加許多檢察官及法官工作量,不少法官只能請休假抵分案,但休假日卻整天忙結案。最高法院前院長吳燦曾對司法院喊話:請司法院不要忘了法官的健康權。

官方統計,二○一九年到二○二三年,有六十四位檢察官辭職,五年內還有八十四名檢察官轉任法官,過去四年法官離退職人數也超過兩百人,尤其非屆齡離退職人數達一八二人,基層眼見人事制度讓年輕一代看不見未來,加上難以負荷的案件量,青壯世代爆出走潮;過去八年司法高層該做沒做的許多事,已成賴政府無法迴避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