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在美國見到這2大咖?彭博最新爆料

副總統賴清德(前)以特使身分率團出席友邦巴拉圭共和國新任總統潘尼亞(Santiago Pena Palacios,另譯:貝尼亞)就職典禮,18日凌晨搭機返抵桃園機場。(中央社)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國際媒體茶敘,華爾街日報今(26日)天報導聚焦臺海局勢和總統選舉。彭博新聞則指出,針對中國暫停進口臺灣芒果,賴清德認爲臺灣須深化與民主國家關係、減少對中依賴。

彭博引述一名不具名的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賴清德過境美國期間,曾與幾位美國前官員,包括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和前美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會面。

華爾街日報報導,賴清德4月獲民進黨正式提名後,於8月25日首次與國際媒體茶敘。日前他剛結束出訪友邦巴拉圭行程返回臺灣。

這趟出訪來回過境美國紐約、舊金山,中國後來在臺灣周邊進行海空聯合演訓,北京當局稱,這是對臺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

報導說,臺灣總統大選位居領先的參選人賴清德示警,中國恐試圖干預明年初舉行的關鍵選舉,指出北京升高臺海緊張、破壞臺灣民主制度。

賴清德強調,他維持臺海現狀的決心堅定不移,儘管北京動作頻頻,民主盟友一致捍衛共同價值和利益,臺灣會與理念相近國家更緊密的合作。

報導寫道,總統蔡英文2016年當選後,臺灣與美國建立日趨緊密的關係、與中國保持距離,北京加強對臺文攻武嚇,近乎每日出動軍機擾臺。蔡總統提出的明年度國防總體預算創下歷史新高,以此強化對中國的嚇阻力。

報導引述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指出距離總統大選剩下5個月,賴清德的支持度輕鬆領先,勝過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民衆黨參選人柯文哲,分析家表示,臺灣政治變動快速,投票前是否出現變數有待觀察。

報導指出,賴清德注意到對手提出透過對話來尋求和平,他表示,北京堅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經由放棄主權的溝通和合作無法達到真正的和平,他願意在平等基礎上與中國進行對談。

另外,據彭博報導,賴清德針對中國暫停進口臺灣芒果指出,此事件凸顯臺灣必須深化與民主國家關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賴清德表示,臺灣必須推動經濟多元化、降低經濟和貿易風險、在兩岸挑戰升高的情勢下參與全球供應鏈安全討論,並增強產業韌性。這符合臺灣最佳利益,也有助於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編輯:張芷瑄)11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