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拚「兩岸和談」有難處?美媒揭現狀:恐遭最大施壓

臺灣第16任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圖/美聯社)

2024是全球大選年,超過40國將選出國家領袖,由臺灣打頭陣,選出賴清德和蕭美琴爲下任總統與副總統,民進黨也實現連續三屆執政。賴清德在勝選感言中表示,他將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與中國進行對話交流。然而此番善意卻遭到北京當局拒絕,怒批民進黨勝選「不代表島內主流民意」。外媒亦指出,在賴清德執政下,兩岸不僅無法重啓和談,更可能面臨「最大施壓」。

據美聯社報導,分析人士認爲,賴清德與中國重啓對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宋文笛指出,北京當局在選舉前後「反覆批評民進黨、甚至賴清德」的行爲,通常出現在雙方「難以修復關係」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在軍事、經貿層面對臺灣施加最大壓力。由此研判,賴清德喊話重啓兩岸對話,成功的機率並不高。

此外,在大選結束隔天,美國在臺協會(AIT)立即火速宣佈,將在今(14)日派出代表團來臺。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此舉相當「不尋常」,恐怕將進一步引起北京不滿。

針對臺灣這次大選結果,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13日晚間發表聲明,強調民進黨「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這次選舉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也阻止不了兩岸終將統一的大勢。陸方將堅持體現「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分裂行爲和外部勢力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