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格局看未來!大同大學校長鼓舞學子鑽研理工專業、加乘AI突破界限
▲強調跨領域學習、培育出無數產業界英才的大同大學,何明果校長順應AI及永續浪潮 提升AI院級中心爲校級中心,同時新設ESG校級中心。(圖/記者湯興漢攝,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面對當今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浪潮,大學除了培養人才,更是引領學子着眼未來的關鍵搖籃,以理工專業強項聞名的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認爲並非「流行什麼學什麼」,應該加倍重視各專業學科的紮實基礎,在穩固基石之上應用AI創新想法和方法,解決實務問題,爲大同大學發展定下基調;大同大學也爲學子們準備優秀師資、產學合作管道,並且透過「私立學校、公立收費」來降低學習門檻,吸引認同理念的新鮮人加入,協助學生未來以專業謀生,並貢獻所學、造福社會。
隨着時代更迭,熱門領域不停改變,前段時間生成式AI爆紅,導致學生們選校選系時容易陷入「選擇障礙」,對此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認爲,選科系時不必侷限於眼前熱潮,而是明白AI是需要與各種科技整合才能持續發展、發揮功能。半導體產業也是機械、材料、化工、電機、資訊等多種學科整合下的產物,所以專精發展核心工程科系,十分重要。」
舉例來說,做一臺AI機器人,「關鍵還是『人』,我們需要有懂機械、電機的人才,去打造一臺機器人,光有AI沒有用」。AI應用於各行各業,因此,大同大學除了加強工程學院、設計學院、經營學院相關AI研究之外,也將AI普及至通識課程中,不管什麼系的學生都能將AI應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
▲大同大學何明果校長針對AI發展提出看法和見解。
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點出,未來競爭力在於「能源、環境」兩大方向,「如何有效率的運用AI,使得不同領域能以最小耗能發揮最精準應用,就是核心競爭力」,大同大學很早就開始在智慧能源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成立能源與儲存中心,如今跟隨時代變化轉型成ESG校級中心,關注環境與永續議題,另也增加AI校級中心,並邀請約50家育成廠商進駐大同校園形成產業研究聚落,全方位整合技術、配合政策協助產業轉型提升,學生在校園裡就能真正做到將理論與實務結合,解決實務問題,更有把握銜接職涯。
何明果校長一直致力打造更好的校園環境、更友善的收費,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大同大學,積極向在各領域優秀傑出校友募款,推動「私立大學、公立收費」的目標,此舉獲得許多校友熱情相挺,大同大學電機系校友、中美晶集團榮譽董事長盧明光,啓碁科技董事長謝宏波、前鴻海副總裁戴正吳,共同號召校友加入,目標募得5億元,達成補助全校學生學費,每人每年1.5萬元,加上教育部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費1年3.5萬元,現在大同大學學生一年可獲5萬元補助,相當於公立大學收費。除此之外,大同大學設有「麻省理工學院林挺生獎學金(T.S.Lin Fellowship)」,每年9萬美金獎學金,供臺灣學生申請,以大同大學研究生優先。2024年5月有一臺灣學生,獲推薦頒給9萬7千美元(約合新臺幣310萬元)。
▲大同大學的辦學理念是希望能讓學子以更務實的方式就學,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所長,畢業後順利投入職場成爲即戰力。
身爲帶領大同大學前進的掌舵手,何明果校長談及未來高等教育時,再次展現大器格局,將視野拉高至「品德教育」層級,他認爲在追求發展的過程,會出現許多新事務挑戰每個人的道德良知,「從技術的觀點來看,幾乎想的到的就做得出來,但我們心中必須有一把尺,判斷什麼事情可以挑戰或需要堅守底線」,纔不至於在浪潮中迷失方向。在校長何明果引領下,大同大學校園小巧、人數不多,卻是處處充滿活力生機,研究實踐成果斐然。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前工學院院長許超雲,分享了他和資工系謝禎冏教授、研發長黃維信,各自帶領學生完成AI相關研究成果。
▲資工系講座教授、前工學院院長許超雲分享師生團隊的AI相關研究成果。
例如在鐵道交通工程中使用的「AI軌道巡檢」,由大同大學研究團隊與臺鐵合作,打造架設攝影鏡頭的檢測平車,取代人工巡查軌道,把拍攝影像回傳,由後端AI辨識系統進行分析比對,能標示出扣件脫落或安裝錯誤的位置及斷軌辨識,以減少道工半夜作業容易視覺疲勞、造成判斷失誤的壓力,更加保障運輸貨物、乘客的安全。實測證明系統實用性高,就連臺北捷運軌道也採用,更獲得中華智慧運輸協會「智慧運輸應用獎」的肯定;參與研究計劃的學生則以此經驗與成果,獲得95萬元U-Start創業競賽的創業獎金成立新創公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AI軌道巡檢系統能協助夜間工作的軌道檢測員減少失誤率。(圖/謝禎冏教授提供)
另外「AI道路智慧巡查與標誌辨識」是透過5G訊號,將國道拍攝影像回傳至後端管理系統,協助辨識國道設施缺失、道路坑洞等,幫助巡查人員提高作業效率;而後提供公路局進行全臺省道影像拍攝,建立更完整的公路設施標誌管理作業流程,並提高用路人的交通安全。
與業界合作的「AI揚聲器品質檢測」,則是結合自動化機械手臂自動夾取揚聲器,將其放置至隔音設備中,再啓動檢測系統,以AI判斷揚聲器品質是否符合規格,讓過往因爲每日檢測大量揚聲器,而出現疲勞誤判、或因音頻訊號造成聽力傷害甚至患上身心症的聽音員,能夠不再經歷職業傷害。這些成果正是許超雲教授認爲AI對於生活的最佳應用,也是大同大學務實的辦學精神,他笑說之後仍要持續「用最少的力氣,做會讓人幸福的事」。
▲許超雲教授以大同大學精神「正誠勤儉」傳道授業,希望學生能貢獻所長回饋社會。
針對另一項全球關注的永續議題,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主任王佳琪十分有感,她與機械與材料工程學系副主任邱六合教授攜手合作,參與企業低碳化及智慧化轉型,在「經濟部工業局金屬產業智慧及低碳化升級轉型輔導計劃」中,幫助傳統中小企業進行ESG和碳盤查的評估和診斷,去年啓動計劃至今年6月已協助了15家金屬相關企業。
王佳琪舉例,碳盤查評估善診斷,就像營養師協助減重一樣,必須先了解身體哪一個部位需要減重,才能擬訂瘦身方針。碳盤查團隊事先了解生產製程、人力系統編排、確定碳排放熱點之後,就能量身訂做「減碳策略」,提出智慧化改進方式、制定減碳路徑圖。如果沒有專業團隊介入,很多企業無從得知自身的碳排熱點是什麼?在哪裡?更無法着手改進。
對企業來說,大至改善生產機具、導入智慧化系統,小至替換空調照明系統等,碳盤查團隊能爲其規劃出一套完整全面的碳減排計劃;而機械材料、電機團隊則是動手實踐的最強隊友,例如改造老舊連續爐使其低碳化、協助導入機聯網與EMS系統使生產設備智慧化,都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達到永續經營目標。
▲大同大學事經系主任王佳琪認爲產官學合作,有利於讓學生能將理論結合實務,更清楚未來就業狀況。
王佳琪主任認爲大同大學師生團隊的努力,除了盡力實現淨零碳排放,對環境友好之外,亦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成就雙贏局面,學生能擁有理論結合實務的體驗,讓未來銜接職場更有即戰力;目前政府針對綠色經濟也推出了許多相關考照,大同事經系就有同學通過iPAS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獲得「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證照;學校也規劃了「綠色經濟與永續管理」課程談國際趨勢、政府政策等,以及校園低碳主題比賽,讓學生們盡情發揮創意,參與打造永續美好的未來。
▲大同大學交通便利。(圖/大同大學提供)
即將進入大學的新鮮人在大同大學裡,能透過專業領域學習和動手實作,確立好專業基礎、載入「AI魂」,把握資源與機會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增強職場競爭力做好做滿。
▲大同大學提供每生每年1.5萬獎學金,不限國籍、沒有成績門檻。(圖/大同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