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羅夫離華前,見了耶倫見不到的人,兩人同在北京待遇截然不同

非常巧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的訪華之行撞期了。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消息,耶倫的訪華時間是4月4日至9日,而拉夫羅夫的訪華日期則是4月8日至9日。

也就是說,儘管耶倫和拉夫羅夫不是同一天開始訪華,但他們會在同一天結束訪華離開北京。同樣是世界大國,同樣是訪華,同樣在北京,中方給兩人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而這種差別從兩人確定訪華的那一刻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首先是官宣兩位高官訪華消息時,中方表述上的差異。對於耶倫,中方用的是“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財長耶倫訪問中國”,而且該消息是外交部發言人根據媒體提問,順便宣佈的。在公佈拉夫羅夫訪華消息時,則是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單獨進行發佈,體現中方對其此行的重視,具體表述上中方使用的是“應王毅外長邀請,俄外長拉夫羅夫對華進行正式訪問”,相比於對耶倫的用語,多了“邀請”和“正式”兩個詞,訪問的規格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

其次是在訪問行程安排上差別明顯。雖然耶倫訪華時間比拉夫羅夫要長,但她的行程安排並不緊湊,中方第一時間沒有讓耶倫進京,而是讓她降落在廣州。耶倫抵達廣州後,中方官員沒有立即與之會談,而是等到第二天才通知她進行會見。以至於在與中方官員會談之前,媒體只能聚焦耶倫去粵菜館吃飯的新聞。

與中方官員在廣州會談結束後,耶倫想見中方高層,必須橫跨大半個中國飛往北京。值得注意的是,耶倫抵達北京後,由於沒有第一時間收到接見通知,她照舊去北京的川菜館吃飯,然後去北京大學進行交流,完成這些不太重要的日程後,耶倫才如願見到中方高層,其在意的“產能過剩”問題,還遭到中方高層的批駁。

在事關中美經貿和金融大方向問題上,耶倫與中方高層在會談中分歧明顯,因此最後階段的行程,中方僅派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與耶倫談具體問題,但從中方的通稿內容可知,雙方取得的共識並不多。

爲了給耶倫留面子,我副財長廖岷在媒體吹風會上,特意給耶倫此行總結了兩條成果共識: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細究的話會發現,這兩條其實就是中美繼續保持交流,中方把這個當作成果實屬無奈,不想讓耶倫和美國政府太難堪,畢竟78歲的耶倫來中國一趟不容易。

相比之下,拉夫羅夫雖然只有兩天的訪華行程,但節奏緊湊,成果顯著。拉夫羅夫先與王毅外長舉行了會談,雙方就中俄關系、國際組織協作、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亞太地區形勢等問題達成共識或交換了意見。此外,雙方簽署了兩國外交部2024年磋商計劃,並共同舉行了記者會。再看耶倫,訪華結束後自己在美國駐華大使館搞了個記者會,關起門來說空話,記者會結束後的耶倫沒有了日程安排,跑到三里屯“喝起悶酒”。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細節,耶倫此次訪華,中方最高層始終沒有接見她,而同爲部長級官員的拉夫羅夫,卻在離開中國前,見到了耶倫想見卻見不到的人,中方最高層會見拉夫羅夫給其本次訪華之行劃下圓滿句號。至於未來的中俄關系和中美關係,將不可避免地朝着不同方向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