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育兒意見不同怎麼辦?

在門診,經常有老人家帶着孩子來看病。有的老人帶孩子格外謹慎,什麼事情都要打電話問孩子媽媽爸爸怎麼做,有的是大包大攬,什麼事都參與,感覺孩子媽媽就是小透明。有的老人情緒不錯,有的會有些抱怨,覺得自己受了累,還總是被說帶孩子這不對那不對。

孩子媽媽爸爸們也經常牢騷滿腹,說老人的育兒方法陳舊,經常是錯的巴拉巴拉。如果兩代人一起帶孩子看病,當着我的面有時也會爭執起來。

畢竟是兩代人,育兒觀念方法上難免有很多不同,當大家意見相左時怎樣處理纔是對孩子好呢?

兩代人都往中間走一步

意見不一樣時,各執己見是最容易發生的。有時爲了表達不滿情緒,會在自己的方向上走的更遠。但如果能向對方走一步,纔可能解決問題。

比如穿衣服。父母想讓孩子少穿衣服,老人想讓多穿點。奶奶姥姥給孩子穿的裡三層外三層,身上都是汗。媽媽氣不過,回家把一層層的衣服都脫了讓孩子穿襯衫,等媽媽一出去,老人乾脆讓孩子穿上棉的!孩子一會穿一會脫,不生病纔怪呢。

在衣服多少的選擇上,雖然不穿多比較好,但也沒有一個絕對準確的穿衣服的量。此時如果媽媽給孩子加點衣服,比如加個馬甲或者小外套,老人給孩子減1-2層衣服,也許矛盾就解決了,孩子也就不會一會熱一會冷而生病了。

比如運動。奶奶說孩子不能玩的太累,爸爸說孩子太嬌氣必須鍛鍊,爲了各執己見,一個人保護有加,另一個帶着孩子拉練,孩子嬌弱的身體一練就病。之後就是爭執。

這時,兩人往對方走一步可能會解決問題。比如奶奶平時讓孩子增加點運動,不要總圈在屋子裡,爸爸也不要一時興起就高強運動量,先做些相對溫和的比如短程騎車,跑步什麼的。這樣不會一運動就生病,也增強了體質。

很多育兒細節其實也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比如穿不穿襪子。經常有家長問這個問題,家庭裡爲這個問題爭論不休。有的老人覺得給孩子穿襪子很重要,而年輕人接受一些光腳的理論。

小孩子一般是比較怕熱的,大都不願意穿襪子。如果家裡面是木地板或者是地毯就可以不穿,如果是一個大理石地板就穿一個。

如果老人非常堅持,也簡單,給孩子選一個薄一點的襪子問題就解決了,也是孩子能接受的。不用爭個誰對誰錯。

而一些關於生病治療相關的,比如發燒時要不要吃抗生素,孩子咳喘要不要給做霧化治療,還是要聽取醫生的建議,不要自行決定,更不必要爲此爭執。

別當着孩子爭吵

門診經常遇到當着我的面孩子爸爸媽媽、媽媽姥姥就爭吵起來,有的爭吵貫穿整個就診過程,有的甚至每次就診都吵鬧個沒完。

這種家庭的孩子或者總是生病,或者總是反覆,或者孩子表現的很淡漠,對這些爭吵彷彿沒聽見。

大人們最好避開孩子找時間聊聊,心平氣和的交換意見,儘可能的達成一致。孩子都是特別敏感的,大人們的爭吵,會讓孩子緊張、焦慮,很容易造成孩子生病。

要讓孩子在一個相對平和的環境中生活,大人之間意見不同,不要翻船翻車的,冷靜商議達成共識才好。其實咱們不都是爲孩子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