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半世紀 屏東霧臺鄉吉露部落小米從日本回到原鄉復育

50多年前日本三名學者採集屏東縣霧臺鄉吉露部落小米種子,小米種子如今回到霧臺鄉魯凱族土地上,今天舉行小米播種儀式,儀式簡單隆重,大家充滿感恩的心,中山大學學生參與播種。記者劉星君/攝影

小米是原住民族重要傳統作物,象徵着文化傳承精神,屏東縣霧臺鄉吉露部落在中山大學西灣學院等單位協助下,發現早在50年前,有3名日本學者在吉露部落田野調查採集當地13個小米種子送回日本。今年曆時3個多月,經與日方接洽後,將保存在日本農研機構的基因庫8個小米種子寄回臺灣,今上午在霧臺鄉舉行小米播種回到魯凱族土地儀式,儀式簡單隆重。

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長王宏仁說,今年是國際小米年,突顯糧食安全重要性,屏東縣霧臺鄉魯凱族農耕文化具永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且可以對抗氣候變遷的農業方式,也正規畫將霧臺鄉農耕文化申請屏縣府的無形文化資產。

霧臺鄉山區今天降起間歇性雨勢,這場小米迴歸土地儀式簡單隆重,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南島中心、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與USR計劃參與的師生們,在部落族人帶領下進入小米田,採取魯凱族默耕,不大肆喧鬧,敬畏土地及大自然恩賜。

吉露部落傳統領袖羅玉梅說,小米在魯凱族來說是慶典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小米能回到原鄉播種覆育,也是傳承文化,這對新生代來說也是學習,相當感動。

王宏仁說,團隊在做霧臺鄉農業調查,閱讀文獻發現在1972年3名日本研究人員佐佐木高明、深野康久、松山利夫,到屏東吉露田野調查,並13個小米將種子送回日本,請京都大學教授阪本寧男種植和保育。校方獲悉後展開聯繫,得知小米種子保存在日本農研機構(NARO)的基因庫,並寄來8種小米品種。

王宏仁說,小米之後採收,會迴歸給族人,保留百分之十作爲社會企業,做成小型的文青商品等,推廣霧臺的生態知識與永續農業。

王宏仁說,霧臺鄉農業耕作獨特,正規畫向縣府文化處申請無形文化資產,霧臺鄉農耕採混耕,將所有小米品種混在一起撒下去,種植時,農田也種紅藜、花生、蕃薯、樹豆與南瓜等,同一塊田有10幾種作物,每個季節收成不同作物,是生態農業知識,保障糧食安全的生態耕作。

王宏仁觀察,霧臺鄉生態農業知識與霧臺社會制度相關聯,一個家族會有三個氣候帶土地,從海拔300公尺到1200公尺,具有生態系統意義,也有風險最小化意義,相當獨特。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二年級學生黃詠晴說,她是屏東人來過霧臺很多次,但先前對深度文化體驗較少接觸,這次參與播種儀式,感受到小米文化對魯凱族的重要意義。

50多年前日本三名學者採集屏東縣霧臺鄉吉露部落小米種子,小米種子如今回到霧臺鄉魯凱族土地上,今天舉行小米播種儀式,小米種子。記者劉星君/攝影

50多年前日本三名學者採集屏東縣霧臺鄉吉露部落小米種子,小米種子如今回到霧臺鄉魯凱族土地上,今天舉行小米播種儀式,儀式簡單隆重,大家充滿感恩的心。記者劉星君/攝影

50多年前日本三名學者採集屏東縣霧臺鄉吉露部落小米種子,小米種子如今回到霧臺鄉魯凱族土地上,今天舉行小米播種儀式。記者劉星君/攝影

50多年前日本三名學者採集屏東縣霧臺鄉吉露部落小米種子,小米種子如今回到霧臺鄉魯凱族土地上,今天舉行小米播種儀式,儀式簡單隆重。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霧臺鄉今上午在部落舉行小米回到魯凱族土地,小米播種儀式,一起爲人類文化交流與環境保育努力。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霧臺鄉今上午在部落舉行小米回到魯凱族土地,小米播種儀式,一起爲人類文化交流與環境保育努力。記者劉星君/攝影

50多年前日本三名學者採集屏東縣霧臺鄉吉露部落小米種子,小米種子如今回到霧臺鄉魯凱族土地上,今天舉行小米播種儀式,小米種子。記者劉星君/攝影

播種儀式舉行前,在部落耆老帶領下一起禱告。記者劉星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