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臺鄉迎回50年前「原生種小米」 當家頭目哽咽喊:感動

50年前的小米種源,從日本飄洋過海,重新回到霧臺鄉傳統耕地。(林和生攝)

族人以傳統儀式,種下霧臺鄉原生種小米。(林和生攝)

在中山大學促成下,霧臺鄉原生種小米重回傳統耕地。(林和生攝)

小米是臺灣原住民社羣極爲神聖的農作物,除了是食用主食外,因爲可以釀酒,也成爲祭典不可或缺的物品;霧臺鄉今年夏季迎回從日本飄洋過海的小米種源,14日在當地耆老見證下重新種回傳統領域,族人蔘與其中,直呼感動、且很感恩。

負責整個活動的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院長王宏仁表示,曾經在霧臺進行田調時,意外發現一篇報導顯示,1972年,當時有3位日本研究人員佐佐木高明、深野康久、松山利夫,來屏東吉露進行田野調查,並將小米種子送回日本,請京都大學的阪本寧男教授進行種植和保育。

他隨即透過書信往返聯繫京都大學,後來輾轉得知種源目前保存在日本農研機構的基因庫小米,在獲得對方首肯,也完成相關行政程序,終於在半個世紀後,重新迎回霧臺鄉的原生種小米。

中山大學師生在部落耆老陪同下,來到傳統耕地,在小米種植前,透過傳統播種儀式,向祖靈表示感謝。族人表示,儀式不僅是表達對祖先在土地貢獻的感激,也體現族人對自然環境、部落成員的感恩之情。

族人還說,整場儀式採魯凱族默耕方式進行,不大肆喧鬧,靜靜的進行種小米工作,表示敬畏土地及大自然所有的恩賜。

吉露部落當家頭目羅玉梅全程參與,她哽咽說到,看到原生物種回到部落被種下,此刻心情只有感動及感謝。王宏仁說,待這批小米收成後,9成將留在部落,其中1成會由中山大學帶回,進行文創商品研發,藉此行銷霧臺地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