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不起來的Zara

一邊大量關店,一邊謹慎開店,Zara在中國市場尋找着最優解。繼3月底關閉惠州、東莞兩家門店後,4月初Zara再次關閉了位於上海寶山的門店。而在另一邊,Zara也在各地黃金地段開出了更大的門店。一關一開之間,藏着Zara自己的考量。從初入中國市場的定位高端到淪爲大衆品牌再到如今重新定位高端,Zara似乎失去了曾經賴以發展的各種優勢。當快時尚快不起來,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Zara又當如何求生?

頻繁關店

4月9日,“Zara迴應撤出中國市場”“Zara大量粉絲掃貨”等詞條相繼登上微博熱搜,一時之間,Zara要撤出中國市場的消息甚囂塵上。

網絡上關於Zara的種種猜測,主要來源於Zara頻繁關店。4月初,Zara關閉了位於上海寶山的一家店鋪;而在3月31日這一天,Zara已連續關閉了位於惠州、東莞的兩家門店。

有媒體報道稱,Zara目前正常運營的門店數量爲87家;兩個月時間內關閉了9家門店。但北京商報記者從Zara官方小程序查詢發現,目前Zara中國大陸市場僅剩57家門店,Zara客服人員給出的迴應是,“小程序上是可以看到Zara門店信息的,如果小程序上有57家,那就是目前全國有57家門店”。

而根據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披露的財報信息,截至2024年1月31日,Zara在全球開設了1811家門店。中國是該品牌在西班牙(261家)大本營之外,門店數量最多的國家,共計有118家。其中,內地門店數爲96家。如果Zara官方小程序顯示內容準確,那麼這也意味着Zara在兩個月時間內接連關閉了39家門店。

爲獲得更爲準確的信息,北京商報記者對Inditex集團進行採訪求證,截至發稿未收到迴應。Zara官方客服人員則表示無法查詢到具體關閉門店數量,並否認了大量、批量關店的說法。“都是陸陸續續關掉的,沒有大規模地關閉店鋪。”該客服人員說道。對於退出中國市場這一說法,該客服人員明確表示,“目前沒有接到要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的相關通知”。

不過有報道稱,Inditex集團在給媒體的迴應中否認了兩個月關閉9家店的說法,只證實了關閉了惠州、東莞、上海寶山3家店。

由於Zara方面未作出迴應,具體門店數量尚未能有具體數據,但不斷關店已經成爲既定事實。根據財報數據,Zara在中國市場的店鋪數量於2018年前後達到頂峰。在截至2018年1月31日之際,僅內地市場的門店就多達183家。如果按照當前可在Zara官方小程序上查詢到的門店數量來看,這個數與2018年的183家相比已經關掉三分之二的門店,這恐怕是Zara自己都沒有預料到的。

放眼整個市場,不只是Zara在上演關店潮,H M近兩年也在進行大量的關店。根據財報數據,H M集團門店數量從2019財年末的5076家減少到2023財年末的4369家。H M的關店計劃還在繼續。在2024財年,H M集團預計新開店100家,關店160家,全球門店總數將進一步減少約60家。另根據公開數據,2019年2月底,H M中國門店數量曾達535家,到了2021年11月底,H M集團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降至445家。

資深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認爲,不管是Zara還是H M,關店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門店對消費者吸引力減弱甚至出現虧損。“當位置不理想,吸引消費者能力不夠時,部分門店便會出現經營不善甚至虧損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對於Zara或者H M來說,關閉經營不善門店,重新佈局是一種可行性戰略。”

變“慢”的Zara

與如今的關店潮形成強烈對比,十年前,Zara以不小的速度跑馬圈地,並站在中國快時尚市場的頂端。

2006年,Zara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定位中高端都市白領羣體。當時的Zara憑藉着新穎的款式、極快的上新速度一度佔據了中國快時尚頭部市場。

當時的Zara以一個“快”字打天下。當時的Zara能有多快?根據公開信息,相比普通服裝企業6個月以及國際高端名牌3個月左右的上架週期,Zara的服裝從設計到上架出售僅12天左右,最短需要一週。當時業界也有這樣的說法:“Zara設計師遊走於各大高端秀場,一週之後高端秀場的流行款式便出現在了Zara店內。”

這樣的速度一度讓Zara在2012年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迅速搶佔中國市場。根據公開數據,2012—2015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以驚人擴張速度在華共開設超過110家門店,其中僅在2014年就開設了44家新店。2018年,Zara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達到頂峰,門店達183家。

Zara的“快”不是秘密,自然也不是常勝秘訣,當“快”逐漸成爲本土快時尚品牌的標配時,過去Zara引以爲傲的“快”也變得慢了下來。

據瞭解,本土快時尚品牌UR從設計生產到推出上架,最快能做到6天一個週期。太平鳥更是推出了一套自己的爆品打造策略,通過運營數據分析定位流行趨勢和消費者需求,反哺產品開發,接着通過與供應鏈聯動的快反機制,加快產品上新週轉速率。據國金證券研報,太平鳥女裝上新週期僅約1.3周。另一本土快時尚品牌SHEIN上新速度更快,最快在3天內就可以完成從設計到上架的過程,保持每天上架1000—2000個新款SKU的節奏。

除了上新速度難有優勢,Zara從最初定位中高端都市白領羣體已經慢慢成爲大衆品牌。在一線城市,有不少網友表示,商場中唯一能逛得起的只有Zara了。而在三四線城市,Zara也慢慢從小鎮青年消費得起變成被逐漸“拋棄”的大衆品牌。

成爲大衆品牌的Zara在消費者眼中難有性價比。據瞭解,SHEIN最大特點除了快,便是低價。SHEIN官網信息顯示,3美元的T恤、7美元的褲子、13美元的連衣裙和套裝比比皆是。趕上清倉,1、2美元甚至幾美分的產品也有。另外,UR主要定位年輕消費羣體,價格比Zara低30%,平常6月底以及12月底會進行季末大促銷,一般在5折左右。

種種原因之下,Zara正消失在快時尚銷量排行榜的前排。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雙11”,Zara排在天貓女裝品牌銷售排行榜TOP 10榜單第9位。2022年“6·18”期間,UR排名女裝類目第一,Zara排在第12位;此前長期位居榜首的優衣庫此次排名第二,另一本土快時尚品牌MO Co位居第三。天貓2022“雙11”女裝排名Zara掉出前20。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隨着本土市場物質生活豐富,物價提升,當時的中高端可能與現下消費相比,已經屬於中低端。此外,當初Zara進入中國市場吸引到的年輕消費羣體已經成爲中年人,也逐漸成爲中流砥柱,他們需要更高端的品質服飾,Zara不再符合他們的需求,而這也倒逼Zara轉型。

重新定位高端

Zara在中國市場的“慢”也體現在財報上。Zara在Inditex集團的整體銷售額中的佔比超七成。截至2024年1月31日,Zara亞洲及其他地區銷售額佔比下滑爲16.9%,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爲23.2%。

從財報數據來看,Zara母公司整體業績增速也在放緩。2023年2月1日—2024年1月31日,Inditex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0.4%至359億歐元。相較2021財年35.8%以及2022財年17.5%的增速明顯放緩。

業績承壓下,Zara以及Inditex集團需要作出改變。自2021財年開始,Inditex集團多次表示爲應對原材料成本上升等風險,進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重新定義Zara的品牌和產品戰略,將目標羣體鎖定在富裕階層轉型高端,進行漲價,推動門店升級數字化融合等。

這樣的戰略決策,讓Zara啓動大規模關店的同時,也謹慎地在各地黃金地段進行着新門店的選址。

2020年,Zara在北京王府井開出了全亞洲最大的旗艦店,該店鋪擁有四層樓面,佔地超3500平方米,店鋪內配備了最新零售科技。2022年上半年,Zara在長沙薈聚商場開出了兩層樓的門店,店內同樣配備了自助結賬等數字化設備配套設施。2022年8月,Zara在上海太陽宮開出全新形象店,佔地近3000平方米,數字化試衣間、全新的線上線下可持續購物體驗等都一一齊備。

根據Inditex財報披露的信息,2023年Zara線下門店的總面積增加了4.5%,門店銷售額增長7.9%。Inditex在2023財年報告中透露,2024年線下門店將繼續引入新的安全技術,該系統是Inditex未來幾年繼續深化門店數字化及整合門店與電商的基礎。關小店開大店正在成爲Zara在中國市場的主線任務。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Zara一邊關店一邊開店,這背後的考量主要是優化門店佈局和提升品牌形象。關閉業績不佳或不符合品牌定位的門店,同時選擇在黃金地段開設更大、更高端的門店,這不僅能提升品牌的整體形象,也能更好地滿足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對於快時尚品牌而言,關小店開大店可能會成爲一種趨勢,但這需要根據品牌的具體情況和市場環境來判斷。Zara此次戰略調整也是出於品牌高端化戰略考量,通過開設更大、更高端的門店,Zara可以進一步提升品牌定位的價值,從而吸引更多高端消費者。”

全球著名諮詢公司商品戰略顧問總監潘俊補充認爲,Zara從進入中國市場時定位中高端都市白領,後來慢慢大衆化,現在算是重新回到中高端定位,這是爲了適應中國市場以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隨着中國消費者對品質和品牌的需求越來越高,Zara需要重新梳理定位和產品線,以滿足當下高端市場的需求。

根據公開數據,自2022年1月以來,Zara每個月的起售價都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以上。2022年7月,Zara服裝產品的平均價格同比提高了12.2%。

當過去的快時尚慢下來,關店、開店、漲價……Zara正在尋找着最優解。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張君花

圖片來源: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