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因子潛伏40年!直到不明胸痛 一查才知超兇癌症

恐怖因子潛伏40年!直到不明胸痛 一查才知超兇癌症。(示意圖/Shutterstock)

郭先生(化名)40多年前曾擔任鍋爐維修技工至少4年以上,進行維修與保養時皆需打開鍋爐外的石綿包覆層,近年開始感到胸痛與呼吸喘,經他院診治罹患惡性間皮細胞瘤,郭太太積極蒐集各種相關資料、跑遍各大醫院,希望能找到先生髮病的原因,後獲知可能與先生過往工作接觸到石綿高度相關,即至臺北榮總就醫。

●石綿爲一級致癌物! 相關病症潛伏期可長達40年

臺北榮總臨牀毒物與職業醫學科吳明玲主任指出,石綿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爲一級致癌物質,長期暴露於石綿可能會導致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卵巢癌、石綿肺症(肺纖維化)、胸膜斑與瀰漫性胸膜增厚等,相關症狀可能爲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

石綿引起的相關疾病潛伏期可長達10年,甚至達30至40多年,但是對健康危害往往是暴露後幾十年才發生,因此容易忽視疾病與石綿暴露的相關性。其中,惡性間皮細胞瘤已被證實與石綿暴露具高度關聯性,初期症狀包含呼吸困難及不明原因胸膜疼痛,病程往往快速,多數人在1年內死亡。由於石綿疾病的潛伏期相當長,即使離開相關職場已久,仍屬於石綿相關疾病的高風險族羣。

石綿引起癌症的誘導期爲10年以上,肺癌的誘導期大部分約20-30年,間皮瘤則大部分爲30年以上。若以此作初步推估,學者預測臺灣的間皮瘤發生率可能在2020至2030年左右達到最高峰,每年新發個案可能超過百件,而其他因石綿暴露引起肺癌、喉癌與其他癌症,亦會爲數可觀。

●恐怖的癌症殺手:間皮細胞瘤預後差存活率低

間皮細胞瘤是1種罕見的癌症,預後差,根據癌症登記檔資料顯示,臺灣惡性間皮瘤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胸膜惡性間皮瘤患者的存活時間中位數只有8至14個月。平均確診年齡爲58.86歲。

臺北榮總過去10年間(2010-2019)共治療48位惡性間皮瘤患者,其中79%爲男性,確診年齡介於35~85歲,平均年齡62.7歲(男性64.4歲、女性56.1歲)。一年存活率爲62.5%,5年存活率爲12.5%,平均存活時間中位數達到26個月,目前仍有8位存活,最長已存活近10年,成果斐然。

●避免憾事!職災保護法 將提供石綿接觸者離職健檢追蹤

有鑑於石綿疾病的潛伏期漫長,國際上環境職業衛生專家建議各國政府應對過去曾有石綿暴露的勞工進行醫療監測,以期早期診斷疾病,並給予早期醫療照顧。此外,若作業場所的石綿粉塵可能隨着工作者的衣物被帶入居家生活環境,工作者的同住家庭成員亦應接受健康追蹤。

我國預計在明年度5月1日職災保護法施行後,推動石綿作業工作者離職後職業健檢服務,期望透過健檢追蹤,提早診斷出胸膜斑與石綿肺等早期病症,使罹病勞工在出現致死率較高的肺癌與惡性間皮細胞瘤病症之前有機會獲得早期診斷、適當的醫療照顧與職業病補償。通過提高早期發現石綿肺症和非惡性石綿相關疾病的診斷能力,間皮瘤的臨牀和病理診斷,早期發現、通報、登記、報告和補償石綿相關疾病。

吳明玲主任提醒,如勞工朋友曾從事石綿暴露相關工作者(如建築或拆除業、造船或拆船業、汽機車維修或製造業、隔熱或保溫工程業等),即便已離開相關職場久未接觸,仍屬石綿引起相關疾病高風險族羣。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等問題,並懷疑曾接觸過石綿,想進一步瞭解自身疾病是否可能與石綿有關,請洽詢各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或至各大醫院的職業醫學科尋求相關職業疾病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