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可潛伏2周 醫曝疹子首發部位 合併一症恐中鏢

猴痘潛伏期可達2周,亞東醫院口腔齶面外科醫師林涵威提醒,「口腔」是第一個長出疹子的地方。(圖/shutterstock)

臺灣24日出現首例猴痘確診案例後,已匡列9名密切接觸者,避免疫情再度擴大。板橋亞東醫院口腔齶面外科醫師林涵威提醒,感染猴痘後第一個長出疹子的地方是「口腔」,若是口腔出現不正常疹子,合併有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就要有警覺是否爲猴痘感染。

林涵威醫師2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接觸猴痘病毒感染以後,會有1-2周幾乎沒有症狀的潛伏期,接着開始出現全身性症狀,包含發燒、疲累、頭痛、喉嚨痛及咳嗽還有淋巴結腫大,其中淋巴結腫大是分辨猴痘與天花很重要的依據,淋巴結腫大的位置通常在下齶、頸部、腋下、鼠蹊部,可能單側或雙側。

林涵威也指出,不曉得大部分牙醫師知不知道,「猴痘第一個長出疹子的地方是口腔,接着是臉部、手腳,最後遍佈全身」,因此任何口腔內部或是周遭的不正常疹子或病竈,合併有淋巴結腫大等相關症狀,都應該格外注意是否爲猴痘感染。

林涵威補充,目前猴痘並沒有科學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靠着人體自身免疫力,達成自我痊癒,醫療方面就是輔以支持性療法。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26日表示,首例猴痘個案9名接觸者目前還是無症狀,將持續觀察一至兩週。至於採購預防猴痘的第三代天花疫苗,數量、到貨時間仍然在討論中,將爭取年底前一定要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