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運用信息技術賦能初中歷史教學
山東省鄄城縣舜泰學校從頂層設計出發,着力於基礎設施建設,以課堂教學爲核心,以創新活動爲補充,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爲初中歷史教學賦能。通過將歷史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情境化,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着力夯實信息技術,賦能歷史教學基礎
學校深刻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價值與作用,從頂層設計着手,在基礎建設上發力,持續完善學校軟硬件設備,提升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認同感,夯實信息化技術賦能初中歷史教學的根基,爲初中歷史教學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動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變革,爲學生營造更鮮活、更多彩的學習環境。
完善教學設備與運維體系。學校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並注重設施設備的持續維護與更新。建立規範的信息化管理和運維體系,通過開展網絡安全、設備管理、數據維護等工作,保障信息化教學順利開展。
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學校不斷充實信息化教學資源庫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擴充優質教學資源供教師使用,同時鼓勵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資源,及時上傳自己在教學中使用的課件、試卷、微課等內容,完善學校自有教學資源庫,方便教師從庫中挑選合適的資源用於教學。
健全信息化建設制度體系。學校加強信息化建設制度體系建設。完善對教師教學質量考覈制度,將信息化教學考覈融入其中,從教學備案、教案設計、課堂呈現等方面進行評價,鼓勵教師主動採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推進學校信息化教學和教學信息化的有效建設。
創新推動信息技術,賦能歷史教學策略
學校充分發揮視頻教學的作用,通過課前預習、網絡查閱資料及課上交流等方式,拉近學生與歷史知識的距離;通過圖片觀察、視頻播放等手段,讓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悟。
打造翻轉課堂。學校利用信息技術設置翻轉課堂,組織學生課前自習,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帶着問題回到課堂,與老師和同學共同研究問題、找尋答案,逐步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找各種文字資料、歷史地圖等歷史史料,並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培養學生多讀、多看、多想、多收集、多總結的良好歷史學習習慣,使其能夠自主建構歷史知識框架,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利用PPT展示翻轉課堂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並在多媒體課程中設計新穎的小遊戲,保持歷史課堂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拓展歷史知識覆蓋面。學校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拓展歷史知識覆蓋面。以“香港和澳門迴歸”專題教學爲例,爲加深學生對“一國兩制”內涵的理解,教師利用信息工具,帶領學生觀看香港和澳門迴歸的視頻資源,讓學生在羣衆的歡呼中感受喜悅,產生身臨其境的共鳴。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網絡資源和書本知識,深入分析“一國兩制”的具體內容。同時,要求學生課後查閱香港、澳門迴歸前後的資料,既鞏固課堂所學,又進一步瞭解香港和澳門迴歸的歷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國家自豪感。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校發揮信息化歷史教學優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鴉片戰爭”課程中,爲學生播放《虎門銷煙》的電影片段以及“禁毒”教育宣傳片,在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毒品的危害,樹立正確的禁毒觀念,保障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引導學生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堅定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歷史責任感。
紮實構建信息技術,賦能歷史教學情境
學校聚焦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創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歷史課堂教學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歷史時空,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歷史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課時,教師運用任務型導入播放相關視頻後,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探索,初步體會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在此基礎上,教師沿着時間脈絡,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帶領學生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歲月,激發學生濃濃的愛國情懷。在教授《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一章節時,教師先簡要介紹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各個時期,再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世界各國在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直觀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巨大影響和重要作用,深入瞭解歷史發展變化。同時,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引導學生在課餘時間利用互聯網遠程參觀博物館、文史館,借閱歷史類相關電子書籍、文獻,觀看歷史類紀錄片等,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培養他們獲取並處理信息的能力。
再如,學校深入挖掘戲曲這一傳統文化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邀請多位戲曲專業人士到校開展爲期3天的“戲曲進課堂”活動,爲學生普及戲曲基礎知識,講解樂器種類並現場操作演示,帶領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社會、人生等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強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爲傳承和發展歷史文化貢獻力量。
有效提升信息技術,賦能歷史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開展各類教研活動、培訓課程,爲教師提供學習和成長的平臺,着力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創新能力,鼓勵教師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穩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多位教師憑藉精湛的教學技藝和獨特的教學風采,榮獲市、縣級優質課和教學能手等榮譽。
具體來說,學校特邀多位專家到校舉辦“教師個人素養提升培訓會”,勉勵教師將所學所思所悟運用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師德修養和專業素質,以高尚的師德、紮實的學識、仁愛之心,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組織信息化課堂的教學觀摩活動,讓有經驗的信息化教學教師授課,分享自己信息化教學的經驗與心得,讓更多教師在聽課過程中觀摩優秀教師的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不斷增強自己的信息化教學素養,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定期開展聽評課活動,以公開課的形式展示教師的教學水平,展現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同時以公開課的形式呈現多媒體教學手段,開闊教師視野,讓教師在不斷的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業務素質。
《中國教師報》2025年02月26日第15版
作者:王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