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頸椎病——怎麼治?怎麼防?

現如今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低頭族”越來越多。頸椎病的易發人羣原本是老年人,但現在發病年齡卻逐年降低,這與我們長期使用手機,久坐電腦前,不注意頸椎日常保健有很大的關係。很多患者得了頸椎病之後,又不加以重視,沒有及早干預,以至於愈演愈烈,嚴重地影響着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一、怎麼治?(就醫策略)

1. 這些症狀看哪個科室?

當出現頭頸肩部疼痛、手臂疼痛或麻木、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耳鳴、胸悶,心慌,胸部或背部疼痛、腳麻、腳踩棉花感、下肢無力、行走不穩這些症狀時,你會優先去哪個科室就診呢?

一般我們根據病情輕重、症狀來進行科室選擇,比如當不適症狀以頭暈、頭痛爲主時優先去急診或神經內科就診;胸悶,心慌,胸部或背部疼痛時先去急診或心內科就診。在排除了心腦血管方面風險較高、危及生命的情況後,就可以選擇骨傷科就診了,由骨傷科的醫生進一步問診、查體、診斷、鑑別,必要時還需要你積極配合去其他科室進一步明確診斷。

2. 爲什麼要做這些檢查?

當遇到上述症狀時,可能有些患者直接來到骨傷科就診,這個時候骨傷科的醫生會根據你的症狀,比如頭暈,頭痛,需要測量你的血壓,需要你做頭顱CT;如果你有心慌,手臂疼痛的症狀,需要你做心電圖等相關檢查;如果你還有胸悶氣短的症狀,需要你做胸部攝片檢查。這些檢查貌似與頸椎無關,請務必積極配合做這些相關檢查,爭分奪秒及時排除那些會威脅到生命的疾病。

3. 頸椎病治療前要做什麼檢查?

當排除了其他嚴重疾病,初步判斷可能是頸椎病時,我們還需要做一些與頸椎相關的檢查來明確診斷,制定治療方案。

X線檢查可以查看頸椎的生理曲度,椎間隙的改變,是否存在骨質增生或關節的錯位,尤其當枕下疼痛劇烈,懷疑第一第二頸椎有錯位的時候,需要拍一個張口位的片子來了解寰樞關節是否正常。

核磁共振或CT檢查可以明確診斷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方向、程度。尤其核磁共振檢查影像顯示清晰,能清楚瞭解到脊髓是否受壓及受壓的情況。

當有眩暈症狀的時候,還要查一下椎動脈的B超或者TCD,以瞭解頸椎部位的血管病變情況。當出現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時,還要做一下肌電圖,明確診斷。

上述檢查須由臨牀醫生根據你的症狀、體徵、綜合判斷後選擇必查項目。

4.分期綜合治療

通過症狀的鑑別以及必要的一些實驗室檢查,確診爲頸椎病時,根據症狀表現制定分期綜合治療方案。一般急性發作期,症狀嚴重,預後較差的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在醫生全面評估後製定手術方案。緩解期可以選擇傳統中醫鍼灸、推拿,中藥內服外敷以及康復理療。在恢復期就需要進行居家康復了,也是爲了預防頸椎病的復發。

二、怎麼防?(三分治療,七分保健)

1.頸椎是什麼樣的?

頸椎共有七節。由椎間盤負責緩衝骨頭之間的壓力和衝擊,椎間盤就像一個湯圓,當湯圓被壓扁時,就是我們常說的椎間盤膨出;當湯圓皮破了,裡面的芝麻餡流出來時,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除此之外,頸椎區域還包括與之相關的肌肉、韌帶和其他軟組織,“低頭族”長期伏案工作、看手機就會引起頸部肌肉緊張僵硬,最終導致頸椎病發生。椎動脈是位於頸椎區域的一對主要血管,與頸椎的椎體和椎間盤相鄰,負責向大腦供應血液,很多頸性眩暈的患者就是椎動脈出現問題引起的。

2.哪些情況會導致頸椎病?

除了常說的“低頭族”外,不良的睡姿、坐姿也會加重頸椎負擔。除此之外,年齡增長頸椎退變,外傷,頸部受到冷風潮溼環境的侵襲會導致頸部肌肉痙攣、血液循環不暢。讓人意想不到的慢性咽炎也會破壞頸椎的穩定性,最終可能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所以我們要從病因着手,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姿勢,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做好頸部溫暖,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3.保持良好的姿勢

生活工作習慣的改變,可以有效地預防頸椎病的發生,緩解不適症狀。坐姿要儘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調節桌椅之間的高度比例,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前傾前屈,使頭頸,肩胸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根據睡姿的不同,仰臥位時,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高度依據個人情況而定,一般爲12~16釐米,這樣枕頭的支點與頸背部弧度相適應,以保持正常生理曲度。側臥位時,亦要保持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如果有一側手臂疼痛或麻木症狀,應對側臥位,避免疼痛或麻木側的手臂受壓。

平時我們還可以選擇舒適度較好的頸託,但建議不要連續長時間佩戴。使用充氣頸圍或居家牽引時必要在獲得醫生同意後才能居家進行。我們還要避免看書、看電視時倚着沙發或半躺半靠在枕頭上,電腦擺放位置需要擡高,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一般45分鐘左右起身活動一下筋骨。體育活動之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避免頸椎受損。

4.適量的體育鍛煉

當頸椎病進入康復期階段,患者可以正常參加工作社交時就可以開始進行合適的功能鍛鍊了。頸部鍛鍊時,動作要求輕柔緩慢,避免頸椎快速活動。動作重複數次,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範圍。鍛鍊時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避免發生運動傷,加重病情。

坐位鍛鍊:頭部保持中立位,轉向右斜上方45°(約10:10方向)保持6秒後,再向右斜上方45°延伸,繼續保持6秒,慢慢地將頭轉回到中立位保持6~10秒。然後向左斜上方45°(約10:50方向)重複上述動作,左右一組共九組。

站立位鍛鍊:兩腳一前一後,重心在前腳,雙手自然下垂後,雙手體前交叉,慢慢上舉至頭頂,向身體兩側展開雙臂,然後緩慢放下。重複九次。

5.熱敷

中醫認爲“溫則通,通則不痛”,熱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炎症吸收的作用。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選擇居家熱敷改善症狀,預防復發。

“三分治療,七分保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頸椎病的發病風險。

作者:高明麗 上海市氣功研究所/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太極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