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難街」更名「國興路」 回顧臺北街道今昔樣貌

位於北市克難街一名爲永安宮的小土地公廟,廿八日凌晨一時卅分,警方進行拆除工作時,遭到數十名激動的市民一陣毆打,現場一片混亂,一大早不少小朋友到此地玩鬧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64/03/28 徐燦雄攝影)

在臺北市的青年公園周邊,曾是日治時代南機場的所在地,然而在1949年大陸淪陷後,南機場成爲國軍最早規畫的區域之一。青年公園被徵收作爲國軍農場,而周遭則成爲各軍種眷村的安置地。

克難街,一條彎曲的街道,曾是當年眷村最多的街區。命名者爲當時的臺北市議員王乃一,「克難」意喻民間「雙手萬能、克服萬難」。然而,進入60年代後,克難街逐漸興建許多國宅,成爲臺北市首批混凝土建造的模範國宅之一。

但,克難街的名稱也成爲一種誤解,容易讓人聯想到貧民區。因此,在1993年,數萬居民共同同意更改街名,將克難街更名爲國興路。從此,克難街的名稱消失在臺北街頭,大部分變成國興路,少數則納入萬大路或中華路的一部分。

克難街的變遷也代表了青年公園及其周邊地區的演變。從軍用機場到眷村,再到如今連棟大廈型的國宅和名爲「南機場公寓」的建築,這一帶的風貌已經截然不同。

今年上半年房價修正區域統計發現萬華區、北投區的房價有下修的跡象。圖爲萬華區國興路附近街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4/08/01 陳柏亨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