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打造化合物半導體生態系 鴻海劉揚偉提2大關鍵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6日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辦領袖對談,對於臺灣如何部署完整的化合物半導體生態系,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認爲需掌握2大關鍵。(取自直播畫面)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今(6)日舉辦領袖對談,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認爲,臺灣欲部署完整的化合物半導體生態系,需掌握打造電動車生態系、複製矽基半導體供應鏈成功經驗2大關鍵,政府可協助培育所需人才,並定期與產業交換意見、保持政策彈性。

SEMI今日以線上方式舉行領袖對談,由SEMI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及劉揚偉,共同剖析臺灣化合物半導體贏者策略。曹世綸指出,無論從應用面或投資面來看,化合物半導體均呈現成長趨勢,臺灣無論在矽基半導體或LED產業鏈,均已奠定很好的發展基礎。

對於臺灣企業如何部署完整的化合物半導體生態系,劉揚偉認爲應掌握打造臺灣電動車生態系、成功複製矽基半導體供應鏈2大關鍵。首先,臺灣半導體生態系非常完整,就資通訊產品的產業鏈亦蠻完整,但電動車產業生態系相對不那麼齊全。

因此,劉揚偉認爲首要得先打造臺灣電動車產業鏈,建立後自然可以帶動包括零組件等半導體產業鏈,來供應給電動車生態系。這也是鴻海爲何一直倡導要做MIH平臺,希望能透過MIH平臺把臺灣電動車生態系打造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

其次,劉揚偉指出,目前一臺電動車約用到60顆碳化矽(SiC)功率元件,但一個6吋晶圓可做不到500顆、僅能約供應8部車,使需求遠大於供給。若能將矽基半導體供應鏈成功複製到碳化矽供應鏈,相信臺灣在寬能隙半導體的經驗上,又多了一座護國神山。

對於政府如何跟產業對接,劉揚偉認爲,臺灣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有目共睹,但目前最缺乏的是人才。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今年臺灣半導體人才空缺已超過2.8萬人,臺灣每屆半導體相關畢業生約不到1.2萬人,兩者差距頗大。

劉揚偉指出,鴻海大約有5~6千人從事半導體相關工作,但面對電動車產業起飛,未來需要更多半導體人才,認爲政府在此方面可大方協助業界培育人才,並鼓勵大學院校增加半導體相關獎學金、廣納全球優秀人才,透過產學合作給予一定的就業機會。

除了支持大學院校,劉揚偉認爲,政府可思考在以就業爲導向的技職體系,培養基層半導體技術人才,更接地氣地滿足專業人才需求。而SEMI也可以協會之姿,協助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及生態系,如何好好把握這股浪潮。

劉揚偉指出,歐美和日本等國家陸續推出扶植半導體產業的具體政策,臺灣政府非常熟悉半導體產業,所以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如針對半導體產業所需發展環境、基礎設施、人力規畫、法規調整和勞工權益等,定期與產業界交換意見,以維持政策上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