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失利渡泉州 丘逢甲子孫遍兩岸三地

香港候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見圖),爲清朝名人丘逢甲的嫡孫。(港府新聞處)

香港候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爲清朝名人丘逢甲(見圖)的嫡孫。(新華社/後人丘秀芷女士提供)

港府新一屆官員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是抗日英雄丘逢甲的嫡孫。丘逢甲1864年(清穆宗同治3年)出生於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因生逢甲子年,故稱逢甲。祖籍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今廣東蕉嶺),是晚清的抗日保臺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與臺灣淵源深厚,描寫馬關條約心境的詩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迴天」就出自丘逢甲,臺灣的逢甲大學,就是其子丘念臺倡議設立。

丘逢甲14歲即考取秀才,得到福建巡撫丁日昌賞識,特贈「東寧才子」印章一枚。25歲赴福州鄉試中舉。次年光緒15年(1889年)至燕京赴試,考中進士,同年五月被任命爲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師做官,以「親老需侍」爲由返臺,受聘至臺中「衡文書院」任主講,後又於臺南和嘉義舉辦新式學堂。

光緒20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丘逢甲奉旨督辦團練。次年,清軍戰敗,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條約生效後,丘逢甲倡立臺灣民主國,率紳民奉旗、璽及總統印,獻於巡撫唐景崧,並聲援義軍反抗。

1895年5月29日,日軍自三貂嶺登陸臺灣,隨後進佔基隆,守軍不敵。丘逢甲見局勢難逆,攜家帶眷從梧棲港乘木帆船離開臺灣逃往泉州。離臺前留下著名詩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迴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丘逢甲內渡大陸後投身教育,先後主講潮州韓山書院、潮陽東山書院、澄海景韓書院,並與三弟樹甲共同成立嶺東同文學堂。

爲紀念丘逢甲,其子丘念臺及監察委員楊亮功等人1961年倡議在中部成立逢甲工商學院,1980年改製爲逢甲大學。大陸知名學者徐博東、黃志平於2011年出版《丘逢甲傳》,探討丘逢甲一生與兩岸的連結。

丘逢甲及其後代的足跡,橫跨大陸、臺灣、香港,如今其孫子邱應樺將出任香港商經局局長,反映了兩岸三地在歷史上千絲萬縷的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