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偶演《聖女貞德》謝幕請吃麪包

首度臺灣演出作品美國麪包傀儡劇團,將以獨特的傀儡故事劇場形式,演繹十五世紀法國女英雄的故事《聖女貞德》。成立於一九六二年的麪包傀儡劇團,不但創立傀儡政治劇場的形式,在劇場經營上也立下典範。麪包傀儡劇團在佛蒙特州有着自己的農場團員在裡頭自耕自種,採取類公社生活型態,自給自足不靠任何政府補助。

麪包傀儡劇團由今年七十五歲的劇場工作者舒曼(Peter Shumann)成立。十五年前曾來臺開設工作坊,以社區劇場的主題進行交流。麪包傀儡的表演方式包含了傀儡、馬戲、遊行、舞蹈等,故事題材則多取材於社會時事、政治議題,有時也結合歷史聖經故事。

近年關注的焦點美伊戰爭、美國關達納摩監獄人權,到民衆切身的健保社會福利等議題,只要關乎於衆人利益與生存,都是作品素材

特殊的是,每次劇團演出結束後,現場觀衆都能和團員一起分享自制烘烤的德國麪包。舒曼覺得:「人類不單單靠麪包而活,也要靠戲劇而活,戲劇和麪包就是生命的必需品。」

舒曼認爲,金錢和政治使人類失去精神性也失去對生命的認真,因此他於一九八二年提出了低價藝術(Cheap Arts)的概念,提倡從日常生活到劇團演出所需,所有材料都取自於自然或是回收的廢棄物,所有的製造過程都必須透過人體勞動而生。

舒曼在佛特蒙州買下一塊專屬劇團的園地。團員們在這裡演出,也替社區民衆開設工作坊,同時自耕、自種,以勞力換取生活所需。團員丹尼爾表示,劇團能在不受政府補助的情況下活了四十七年,原因有二:「一是我們以低價、自給自足的狀況在生活,所以能不受外在物質掌控。二是舒曼對於傀儡政治劇場的堅持,這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操偶師都願意在每年的七、八月間到劇團當志工。」

而劇團取材於土地、邀集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製作與演出形式,更體現了現代社區劇場的概念,成爲劇場界人士觀摩學習的樣本

《聖女貞德》十六日在高雄衛武營,十九日在臺中靜宜大學,廿日至廿二日在臺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演出。即日起也在淡水宜蘭與臺中三地開設Cheap Arts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