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玫瑰的故事》,我找到了養好女兒的偏方
母親就是女兒的燈塔,照亮她前行的方向。
睿智溫暖的母親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養出如玫瑰般炙熱灑脫的女兒。
作者 | Seven
最近,劉亦菲主演的《玫瑰的故事》,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許多網友都戲稱,黃亦玫的女兒小初纔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爸爸開互聯網公司,媽媽開畫廊,舅舅開建築設計公司,舅媽是大企業高管,姥姥姥爺是清華教授,從小就擁有北京戶口...
但在我眼裡,小初最大的幸運,就是擁有一個黃亦玫這樣溫柔而強大、情緒穩定、三觀正的媽媽。
對她來說,小初不是她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她會寫信告訴女兒,她的存在就足以讓自己感到幸福。
她離婚的時候也對女兒坦誠相待,告訴她,離婚只是一段關係結束,並不是人生的失敗。
“我們的一生只是在這世間的匆匆一瞥,一切都有終點,纔會格外珍惜眼前。”
在黃亦玫的耐心教育下,即使小初在一個離異家庭中長大,也不妨礙她成爲一個樂觀善良又充滿愛意的小孩。
都說愛人如養花。
媽媽黃亦玫就是最好的花匠,她真的用心把女兒培育得很好。
作爲一名母親,看完《玫瑰的故事》後,我想我找到了養好女兒的偏方。
用足夠的情緒價值
滋養她的內心
前段時間,一個視頻上了熱搜:
江西一個14歲的女孩,爲了犒勞辛苦工作的媽媽,自己下廚做了四菜一湯。
結果當她興沖沖叫媽媽來吃飯時,卻換來媽媽冷冷的責備:
“我是要表揚你嗎?你整這麼多菜,我們兩個人吃得完嗎?”
可以想象女孩心中當時有多失落,多難受。
其實,女孩是感性思維,更容易受到情感和情緒的影響。
父母能夠給女孩提供多少情緒價值,女孩內心的安全感、力量感和幸福感就有多強烈。
《玫瑰的故事》中,小初看到玫瑰在創作藝術作品,羨慕地發問:“媽,你說我咋就沒遺傳到你的藝術細胞呢?”
玫瑰便耐心安慰女兒:
“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啊,你不隨你爸嗎?你看你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多強,你看你做的模型,多棒啊!”
她會因爲女兒幫她做的一件小事,真誠表達感謝;
接女兒放學,看到女兒耷拉着臉,她會立馬關心地詢問,並努力開導女兒的情緒。
想到熱播劇《我的阿勒泰》中有一幕:
張鳳俠的女兒李文秀在烏魯木齊打工被開除,內心很是受挫。
她在成功幫媽媽要債後,滿懷希冀地問媽媽:
“你看,我雖然笨手笨腳,但我還是個有用的人對不對?”
張鳳俠卻一臉嚴肅地反駁:
一番言語,立刻撫平了女兒內心的褶皺。
不得不說,有玫瑰和張鳳俠這樣的媽媽,是女孩的一生之幸。
家有女兒,一定要給足女孩情緒價值,給予她足夠的傾聽、積極的關注、情感的共鳴,讓她知道自己很棒。
這種信念會帶給女孩勇氣與自信,讓她能夠坦然接受成長路上的各種挑戰。
把鬆弛的人生態度
種進她的心裡
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黃亦玫畫了一幅畫,詢問父親這幅畫畫得怎麼樣?
父親的回答值得每位父母細細品味。
他說:自己不懂,就不能瞎評價。
在黃亦玫感嘆父親從小到大都不否定、批評自己時,黃父又說:
在家人這種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的澆灌下,玫瑰成了一個特別鬆弛的人。
事業上,她從不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論,想做什麼就放手去做,永遠從容又自信;
感情上,她敢愛敢恨,不怕全身心投入,也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清醒又自由。
在對自己女兒的教育上,玫瑰也是如此,把鬆弛從容的人生態度種進了女兒心裡。
她從不會批評女兒,每次和女兒說話都是溫聲細語。
有一次,小初不小心把牛奶灑了自己一身。
玫瑰則溫柔地說道:“沒關係,上次媽媽已經教過你如何清理了,走吧,我們一起去清理一下。”
玫瑰擰開了水龍頭,小初則愉快地開始清理身上的污漬。
其實,女孩的心思本身就比較敏感、脆弱,內心很容易受傷。
在女孩的成長道路上,父母要儘量營造一個鬆弛、自由的成長氛圍。
想起熱搜上的一個女孩,她辭職之後只能在爸媽租的房子裡打地鋪。
雖然生活困難,但一家人的臉上從來不缺笑容。
女孩大晚上嘴饞了,想和媽媽下樓買冰棍,媽媽不僅不責怪,反而期待地問女兒:吃夜宵還是吃零食。
畫了奇奇怪怪的妝,爸爸看了後也沒有張嘴說教,而是陪女兒一起哈哈大笑;
和父母一起下館子,永遠都不會被數落浪費錢,而是一家人開心地拍照、討論。
一家人從裡到外透出來的鬆弛感,實在讓人羨慕不已。
這種被愛與自由滋養着長大的女孩,內心一定會充滿安全感,淡定從容,擁有乘風破浪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