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年輕一代打破「民進黨魔咒」,但綠營仍有巨大優勢——回臺觀選手記(一)
從柯文哲最後拿到369萬票的結果來看,年輕選民不止一半都選擇了柯文哲。(資料照片)
1月11日,北京回臺北的班機上,滿滿當當地坐滿了回臺投票的臺灣人。作爲返鄉大軍的一員,坐上出租車後師傅也感嘆,「最近很多人從大陸回來投票!」 從上海返臺的友人同樣也擠在人潮中,坦言幾個月前周圍人反應冷淡,誰想得到最後一個月確實激起在大陸的臺灣人回鄉投票的熱情:「害我買不到從桃園回家的高鐵票!」
1月12日,選前之夜,我與在臺灣多年的陸生朋友跑了藍、綠、白三場,其中,柯文哲的場子與藍綠有着明顯不同,猶如一場校園活動,年輕的學生、帶着孩子的年輕夫妻、如同明星般好看的年輕小哥哥,大家頭戴着發亮的小草髮箍、滑着手機拍影片直播,現場信號擁堵、連張照片都難發出去,旁邊有年輕人跟朋友興奮地說「直播觀看人數爆了,爆了!」
柯文哲,爆了嗎?
臺灣政府2023年的人口統計,20至29歲的人口約300萬,30至39歲人口約320萬,40至49歲人口約388萬。按照臺灣TVBS選前民調:20至29歲選民願意投給柯文哲的大約五成,30至39歲大約四成六,40至49歲也有三成多。
一個簡單的計算:若按照投票率7成、39歲以下年輕選民對柯文哲的支持度5成來計算,柯文哲在20至39歲的年輕選民中,能拿到近220萬的票——從柯文哲最後拿到369萬票的結果來看,年輕選民不止一半都選擇了柯文哲,中年羣體(40至49歲人口)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柯文哲。
而侯友宜的年齡層支持度,要到50至59歲及往上,才優於綠、白。可以推測,若無柯文哲,只怕藍營會輸更多。
大家都知道,柯文哲受年輕人歡迎,但就連許多臺灣年輕人都忘記了,約在2019年、2020年時,有那麼一個時期,柯文哲在網路上被痛罵。
有那麼一個時期,民進黨、及蔡英文個人,在網絡世界中稱霸天下,無論是年輕人喜歡的意見領袖、還是輿論,都陷入了「支持民進黨纔是主流的、正確的」之魔咒。
接連參加雙城論壇、2020年曾表示「兩岸一家親,總比一家仇好」的柯文哲,在網上也有那樣一個艱難的時期。
●「民進黨魔咒」的背後,是臺灣人如何面對「中國崛起」
「民進黨受年輕人喜歡,國民黨老態龍鍾」,這是近年人們常說的,但若回顧過去的選前民調,可以發現這現象的形成可能是時代的必然。
同樣以臺灣TVBS選前民調來看,2012年大選,20至29歲選民對馬英九的支持度是四成,對蔡英文的支持度大約三成六,雙方旗鼓相當;2016年大選,朱立倫在20至29歲選民中,支持度僅13%,蔡英文則有42%;在2020年大選中,這種情況持續明顯,20至29歲年輕選民對蔡英文的支持度63%,韓國瑜則約24%。
若細數近十年的臺灣熱點事件,不難發現「中國崛起」對臺灣人民心態上的影響。2014年太陽花學運不需多說,2016年蔡英文當選後,在2016年至2018年其滿意度直線下滑;2018年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中大贏,韓國瑜用一句「莫忘世上苦人多」打出一片天;再到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蔡英文再次崛起。
從2012年至今可以發現,當大陸經濟發展相對良好、臺灣民生表現不如意時,若是國民黨執政,就更會激起臺灣人對中國大陸的焦慮。若是民進黨執政,同樣面對大陸經濟尚不錯的時期,當民進黨持續操作抗中議題時,臺灣社會也會吐槽「能不能幹點正經事」——香港的變量實屬偶然,成功讓民進黨操作了「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焦慮。
從2012年至今可以發現,臺灣人對「中國崛起」的感受越來越「具象化」。從一開始的「聽聞大陸經濟好」,到真實面對陸客、陸生,再到2016年之後臺生赴大陸讀書的熱潮、大陸電視劇進入臺灣的影響,然後又是抖音與小紅書進入臺灣青年的生活。
臺灣社會一方面逐漸接受了大陸在文化生活上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政治層面,越來越怕「自己的生活模式有一天會被大陸改變」,2019年的香港事件就是一次焦慮情緒的爆發。
這給了民進黨立委,一邊看愛奇藝,一邊將國民黨「抹紅」的機遇。
國民黨在新媒體時代的老態龍鍾是真,但更重要的是,其「兩岸原罪」無法讓年輕人在「政治層面」安心。
●民進黨仍掌握極大優勢
此次回臺觀選,與陸生朋友狂奔於藍綠白各場次之時,陸生朋友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經歷。2020年也在臺灣的他,根本無法與臺灣朋友閒聊選舉議題,更別提去民進黨的場子「觀戰」。「2020年時,是真不敢,是真怕啊!相較之下,這次臺灣人冷靜多了,我不會閩南語、一口大陸腔的還能去賴清德的場子看看。」
「臺灣人一直在學着怎麼面對大陸。」談及大選感言,這是陸生朋友給的精闢回答。
2022年至2023年,經歷疫情後,臺灣年輕一代對民進黨在內政上的不滿增加,也憂於民進黨已經如同國民黨那樣形成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而曾經因「兩岸一家親」被痛批的柯文哲,至少沒有如國民黨那樣的「兩岸原罪」,在政治層面不至於讓臺灣年輕人不安;在新媒體層面,又能讓人感到有趣。
回臺灣後,有兩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一件事情是Dcard(臺灣學生愛用的論壇)上的流行語,「支持賴清德,票投柯文哲」;另一件事,是與我類似年齡(30至39歲)的「太陽花一代」,相比更年輕的族羣,在生活中對大陸的防備心更強、對民進黨的死忠度更高。
選前之夜,上百「小草」不畏寒風齊聚北門。(楊亞璇攝)
十幾二十歲的更年輕一代,縱使「絕不投國民黨」,但比上一代更樂於尋找「非民進黨」的替代。
此次回臺觀選,與一羣朋友吃了川菜,該館子的烤魚、水煮牛肉的味道在我吃來並不算正宗,但生意興隆、高朋滿座。臺灣大學附近的攤販賣起了天津煎餅果子,臺北西門町開了一棟四層樓的泡泡瑪特旗艦店。
這就是臺灣年輕世代成長的環境。
展望未來,四年後,會再有一羣使用抖音的年輕人,成爲能第一次投票的「首投族」。
但,儘管柯文哲在「短視頻一代」中有着不小的聲量,臺灣人口結構以中老年爲主,且民進黨掌握網上輿論許久、善於使用文化軟實力,外加塑造年輕人的歷史價值觀多年,仍有着極大優勢。
這次大選,兩岸因素不突出,但在選舉結果揭曉之後,人們仍第一時間看向北京。投給賴清德的選民,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有什麼想像?下篇再說。(郭雪筠/臺北女孩看大陸)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