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以價換量”忙搶收 8月北京新房成交量環比上漲近三成

在7月二手房市場達到年度銷售高點後,8月份北京新房市場成交量也迎來大幅上漲。

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最新網籤數據顯示,8月新房(期房+現房)成交5308套,環比大幅增長29.7%,同比增長約29%。也是自今年2月以來新房成交最高的月份。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政策加碼的前提下,二手房業主“以價換量”的態勢已經傳導至新房市場。開發商爲了搶收窗口期,不斷推出一些特價房,吸引買家出手。對於9月,業內預計大概率有利好因素加持以提振市場信心。

8月新房網籤量環比增加1216套

8月份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交易亮點轉向新房市場,成交量出現顯著改善。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最新網籤數據顯示,8月新房(期房+現房)成交5308套,環比7月大幅增長29.7%,同比去年8月也增長約29%。這也是自今年2月以來新房成交最高的月份,僅低於今年1月份的成交量,意味着新房市場走出了一波增長的行情。

對此,張大偉認爲,8月份新房網籤量環比7月份增加了1216套,主要原因是部分共有產權房集中籤約,實際新房商品房住宅簽約出現了環比下行。

此外,“新房市場繼續以價換量。自6月開始,北京新房市場出現大規模特價房,爲了搶收窗口期,新盤價格變動明顯,特別是南城。目前,特價房源有從南四環全面蔓延的跡象,單價動輒過萬下降,價格變動換來了成交量。”張大偉如是表示。

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首席分析師王小嬙認爲,8月份北京新房成交主要聚集在大興、房山、昌平、順義、通州,其中大興區成交位居首位,8月單月成交接近1200套,環比上升82%。相反,主城區8月成交表現不佳,朝陽、豐臺、海淀、石景山成交量均不及7月,其中海淀區環比下降幅度最大。8月成交以郊區爲主,主要受到供應的帶動,郊區的新房房源供應充足,而且近郊區域的房價談判空間更大。

從個盤項目來看,中建智地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其旗下的北京國賢府熱銷4.7億元、成交面積8292平方米,雙雙位列北京市單月普通住宅銷售金額及面積榜首;中建璞園則以4.19億元銷售金額緊隨其後,位列北京市普宅銷售金額榜第二,同時成爲朝陽區8月普宅銷售金額、套數、面積“三冠王”。此外,學府印悅、春和印象也分別69套和67套的單月成交套數,共同躋身北京市8月普宅銷售套數榜單前三。

新房價格呈現下滑趨勢

從成交價格上看,根據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8月份北京新房價格呈現明顯下滑趨勢,價格下跌19.6%。其原因在於,一方面,受到區域成交結構性影響,8月成交大部分聚焦在近郊區;另一方面,在二手房房價持續下滑的同時,業主“以價換量”的態勢已經傳導至新房市場。

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當下不少新房項目正在給予購房者較大的折扣和優惠,與二手房業主爭搶客戶,這也是新房成交量能有所上升的原因之一。

8月31日,位於西紅門板塊的御璟星城·元啓正式開盤。據項目發佈的海報顯示,其首次開盤銷售6億元,銷售指導價6.6萬元/平方米。但據新京報記者從項目銷售人員獲悉,最終價格和付款方式、首付款息息相關,有的戶型不到6萬元/平方米。

此外,目前市場二手房以及新房市場的向好走勢離不開政策的加持。今年6月26日,北京市落地實施“5·17”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利好政策的實施,使得6月和7月的二手房網籤量率先逆勢上漲,相比之下,新房因受價格的制約,交易量相對滯後。

需要關注到的是,自2024年以來,二手房市場整體活躍度高於新房市場,二手房掛牌量居高不下。對此,克而瑞研究中心調研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在內的11個核心城市,調研結果顯示,半數以上客戶賣舊後仍會買新。具體到城市來看,置換客羣佔比最高的城市爲北京,置換需求的佔比爲70%。相比其他城市,北京居民對房價止跌企穩的信心更加堅定,投資止損和看跌避險的賣房動機佔比都僅有5%。

業內:市場需要政策繼續拉動

接下來,樓市將進入九、十月份的傳統旺季,這也是今年市場最後的搶收季,北京市場走勢也成爲關注重點。政策變化、信貸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9月份的市場。

不過,張大偉表示,整體來看,8月北京樓市已經明顯呈現政策實施後的“退熱”現象,市場需要政策繼續拉動,否則進入9月,網籤和實際成交有可能繼續下行。“5·17”落地政策影響了市場接近3個月,打破了往年“小陽春”後市場下行的趨勢,但應注意9月開始市場的慣性下滑,需要政策穩定預期。

展望9月,王小嬙認爲,若沒有較大利好因素支持,在當前的市場信心之下,成交量難以出現回升。“但歷年9月份均是政策的高發期,尤其‘9·30’是出臺重磅政策的節點。9月份大概率會有利好因素加持市場。比如近期有消息稱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允許轉按揭貸款,對刺激消費、降低存量客戶的房貸壓力均有一定積極作用,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

對此,中指研究院研究副總監徐躍進表示,短期內核心城市新房市場活躍度或將小幅回升,但前期土地大幅縮量或制約房企供貨能力,進而拖累銷售恢復,同時居民收入預期等長期因素尚未有明顯改善,新房市場整體仍承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