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動也躺不平,“夾縫中的家長”選擇辦一個親子英語社羣來養娃

十二年前,一羣年輕人在玉林南路打造了一處英語角——Friends-House。他們像《老友記》中的主人公那樣,在這裡學習、交流、聚會。

如今,當初的年輕人結婚生子。老友的聚會變成家庭聚會,英語角里“長”出了親子英語社羣,“老友記”慢慢衍生出“小友記”。

Josh是創始人之一,她稱自己是“夾縫中的家長”:英語還不錯,但沒條件把孩子“卷”去國際學校,又做不到徹底“躺平”。只能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家庭,花時間和精力給孩子創造語言與社交環境,讓他們儘可能去擁抱一門語言。

一扇大大的落地玻璃門,門前的院子裡有兒童滑梯,露營桌椅,迷你籃球架,和一棵開滿了櫻花的樹。

這個坐落於玉林南路的小屋,是運營了十二年之久的英語角——Friends-House。

創始人Josh、John,以及兒子囧寶

走進小屋,面向小區開放式的客廳牆上掛着好幾把吉他,兩側的大小書架滿滿地放着英文書籍和兒童英語繪本。

頗有些美劇《老友記》中客廳的味道。

對於很多80後、90後來說,《老友記》是繞不開的一部美劇。六位主人公真摯深刻的友情,以及面對大小麻煩時的豁達心態讓人嚮往。

電視劇《老友記》

2012年,Josh和幾位同樣熱愛《老友記》的朋友,因爲嚮往劇中以友情爲基礎構建的生活圈,便把玉林這處老房子改造成了屬於自己的Friends-House。

大家有事沒事就聚在客廳裡一起追劇、聽音樂、玩桌遊、講英語。

早期英語角活動

開放式的客廳,代表着開放式的社交。

這裡是朋友聚會的客廳,也是上課的空間,偶爾還會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沙發客。旅遊達人、大學生、外國人、上班族都愛來這兒玩。像不像近兩年很火的社區複合空間?

英語角運營的十二年裡,超過5000名中外籍的朋友們參加了交流學習。

在長期與人面對面交流的環境中,Josh的口語流利度提升得很快。“面對面聊天時可沒有時間去查字典!別人說了一句話,你是否能流利地回答,完全是靠日常的交流練習。”Josh說到。

2018年,兒子囧寶出生了。隨着孩子年齡增長,Josh和John都覺得囧寶需要一個能儘量輸出英文的語言環境,以及能和同齡愛好者一起玩的社交環境。

就這樣,親子英語社羣開始運營。

社羣主要成員是從最初的英語角一起走來的家長們,他們就像十幾年前那樣聚在一起看電影,玩桌遊,只不過現在帶上了伴侶與孩子,變成了家庭聚會。

Josh笑稱,有點像英語帶娃搭子:“我們是一批‘夾縫中的家長’,既上不起昂貴的國際學校,但又覺得英語很重要,在語言這件事上做不到‘躺平’,便用這種形式做些家庭英語啓蒙共創。”

社羣日常活動

還沒生孩子的時候,Josh喜歡搞點音樂。從文藝女青年變成寶媽後,她自覺有些力不從心,並感嘆,很多朋友在有了孩子後,因爲時間或育兒理念上的衝突,交往已經慢慢變少了。

親子英語社羣很好地撐起了家庭社交的職能,把養育孩子變成一羣人的事情。理念相似的家長們聚在一起,共同策劃設計活動內容,也給孩子們一個認識朋友的機會。

對於幼兒園以前的小朋友來說,幾乎都和家人待在一起,家庭聚會是他們主要的社交場合。既在成年人的保護範圍中,但又有家人之外的同齡人可以進行交流,“老友記”就這樣變成“小友記”。

Josh目前接觸的小孩中,能純英文交流的並不多。但在英語氛圍的家庭聚會中,他們都能自然地習得英語、放鬆地講英語,哪怕是最簡單的詞彙。

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英語桌遊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大家都講一點英語,小朋友在這個環境中就不會覺得說英語是件尷尬的事情。他看見別的小朋友在講英語,自己也會有想學想講的動力”,Josh說道:“只有‘說出來’,語言的學習才能形成閉環。”

以客廳爲圓心,Josh爲孩子創造更廣的英語環境,使語言在社羣中恢復本應有的活力,讓小朋友避免只關注書面“翻譯”,而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的輸出。

除了家庭聚會,社羣還策劃了英語足球,英語攀巖、英語舞獅、英語徒步等戶外親子活動。

這些活動的共同點是有足夠的運動量,以及社交屬性強。例如英語足球中,裁判所有指令都用英語表達,小隊員之間的團隊配合,甚至一場球下來的比賽覆盤也通過英語交流。

團隊運動和“個人戰”不同,它需要球員與球員,球員與教練,球員與裁判都有充足的交流配合。

攀巖、舞獅、飛盤、拔河等親子英語戶外運動

小朋友們倒沒有什麼“社羣”的概念,他們只是喜歡抱着參加派對的心情去看書,做遊戲,玩桌遊,做運動。

但沒有草稿,沒有劇本的英語交流,已經在真實的社交中悄然發生。

或許有家長會疑惑,自己明明帶着孩子讀英語繪本,參加各種英語活動,但孩子始終講不好英語。

囧寶今年滿6歲,已經能自然地講些常用英語。在Josh看來,和依賴天賦的藝術特長不一樣,想要孩子學好英語,除了提供語言與社交環境,對家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付出時間。

一是互動交流的時間。點讀機也好,單詞卡也罷,家長每天花10分鐘時間準備,再花15分鐘和孩子集中互動交流。從英語水平上來看,對大多數家長而言這並不難。難的是堅持。

孩子習得什麼技能,某種程度上是家長的選擇問題:花時間帶學游泳,他就能學會游泳;花時間去學下棋,孩子在圍棋上會有所收穫;把時間放在英語學習上,也一定能看見成果。

另一方面則是等待的時間。小朋友剛接觸一門語言,在每天持續進行輸入的情況下也需要經歷兩年左右的靜默期,才能開口說。“孩子輸入一門語言的過程中,大腦需要兩年的時間去消化信息,邊學邊說的可能性沒有那麼大。”Josh解釋道。

許多時候並不是小孩子英語學不好,而是尚未經過語言的靜默期。

混合英語角

心急的家長們眼見着孩子每天讀繪本、看動畫、參加活動依舊不能好好講英文,就給孩子貼上英語不好的標籤,或者讓他們去學學其他的東西。這樣反而耽誤了孩子的英語學習。

如今的Friends-House中齊齊整整地擺放着各式英語繪本以及桌遊,這些都是Josh自己蒐集的國外最新、最流行的主題。

Josh也時常在客廳或是院子裡,給孩子講繪本故事。聽懂了也好,磨耳朵也罷,她就希望更多的家長願意讓小朋友花時間加入進來。

而對於沒有專業背景,卻又苦惱着不知用什麼資料給孩子進行啓蒙的家長,Josh開玩笑道:“有一個全世界小朋友都會接觸的,且免費的英語資料——迪士尼動畫片。”

不像電影或電視劇中會涉及到不同地域的口音,迪士尼所有青少年動畫片的配音,都是百分之百標準的英語。

家長要儘量選擇沒有原文字幕,也沒有翻譯字幕的原版影片。小朋友的注意力有限,且認識的字並不多,容易出現一直盯着字幕看的情況,會影響他們對劇情或是英語的吸收。

“動畫片的主線故事不算複雜,小朋友很靈的,家長要相信他們可以自己去分辨其中的情節和人物,哪怕花時間多看幾次也沒關係”,Josh解釋到:“沒有字幕的輔助,他會有更多自己思考的過程,對情節或人物能產生不一樣的理解。”

如今,Josh拿出了更多時間在親子社羣的運營上,John則一如既往地專注在大小朋友的英語啓蒙上。

他們稱自己爲語言學習的“既得受益者”,因爲語言得以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也希望兒子能收穫同樣的體驗:“即便以後不能出國讀書,但通過語言學習能有更大的視野,瞭解不同的文化與思維,至少他旅遊、看美劇能更自如吧。”

文丨嘻排版丨阿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