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大模型,國內最大融資誕生
大數據文摘受權轉載自頭部科技
文丨寄語
具身智能無疑是當下最有想象力的賽道之一,尤其是在一筆筆如火如荼的融資背後,我們看到各大城市紛紛掀起這場新興產業競賽。
11月18日,銀河通用宣佈完成5億元人民幣戰略輪融資。
到此,銀河通用僅成立一年多時間已完成超12億元融資,締造了具身大模型賽道當前最大融資額。
銀河通用的全棧佈局探索
銀河通用團隊堅定地投入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研發,在空間智能、動作智能和硬件智能方面全棧佈局,多點聯合探索,爲產業應用上限的可持續性突破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6月,銀河通用首款具身大模型機器人Galbot G1正式公開亮相。
官方資料顯示,Galbot目前在國際範圍內首次實現了成功率在95%以上抓取隨機堆放、從未見過的透明、高光等物體,甚至已進一步掌握類似開櫃子、開抽屜、晾衣服等泛化操作技能。
這也令銀河通用受到國際AI巨頭們的關注。波士頓動力創始人及現任CEO、谷歌高層、英偉達機器人核心團隊、韓國現代集團等紛紛造訪,相繼將銀河通用列爲人形機器人的重要合作伙伴。
更現實的是,銀河通用的人形機器人,從設計之初就是爲場景應用,場景落地而生。
針對商業領域無人值守應用場景,銀河通用在今年9月已與美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手打造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藥房解決方案。
Galbot 可以完成取貨、送貨、補貨等工作,並自主規劃取送路徑,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
此外,銀河通用還佈局到工廠、車廠的應用中,Galbot 可泛化執行天窗轉運、拆跺、料箱轉運等工作,既可隨機應變解決突發異常情況,亦能處理堆疊、任意位置擺放的料箱,且完全基於視覺引導,現場不需要任何二維碼定位,目前已與奔馳、極氪等頭部車企展開合作。
據悉,銀河通用也在探索康養醫療、科研教育、家庭等場景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港投公司與銀河通用正式簽約,後者成爲香港引入的第一傢俱身智能領域企業,彰顯了銀河通用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顯著實力。
據知情人士爆料,銀河通用的下一輪融資也已在路上,且規模將超出此次戰略輪融資。銀河通用在下一輪融資完成後,有望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
具身智能背後,一場新興產業之爭
具身智能一定是年度關鍵詞,國內衆多出色的人形機器人品牌,幾乎每月均有重大的更新,不僅是在技術上,在量產與售價上似乎更有競爭力。
8月,宇樹推出起售價爲9.9萬元的G1量產版人形機器人,展示出高級的動作控制和環境適應能力。G1具備出色的下肢運動能力,包括單腿跳躍和原地360度轉身,能夠處理複雜地形如高臺階和碎石地面。
同時,該機器人採用端到端的深度強化學習和仿真訓練,具備高度自由度和強大的視覺及深度感知能力,支持2小時續航並可快速拆卸電源模塊。
9月,傅利葉智能的第二代人形機器人GR-2發佈,儘管售價相對較高,傅利葉仍決心通過落地交付來推動研發,GR-2優先“落地交付”,已交付超過一百臺。
據悉,傅利葉的新一代FSA執行器已搭載在GR-2的踝關節和髖關節,最大關節扭矩超過380牛·米(N·m),機器人的靈巧手內置了6個觸覺傳感器,提升了其精密操作能力。
10月,衆擎機器人(EngineAI)推出了一款直立行走、姿勢酷似人類的的機器人SE01,整體售價計劃控制在2-3 萬美元。爲了克服大部分雙足機器人的彎腿、跺腳、小碎步,甚至是原地踏步的病態步伐,SE01採用的是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諧波力控關節模組,使得膝關節最大扭矩能達到 186N·m,動力關節力控精度可達 0.2N·m。
除了技術進步之外,具身智能更是締造了今年全球創投圈一幕幕火爆景象。
今年,宇樹科技完成了近10億元的鉅額融資,躋身行業頭部;智元機器人成立以來已完成了八輪融資,A輪融資也已正式結束;星動紀元宣佈,已完成近3億元Pre-A融資……
國外也是資本紛紛入局,前不久,Physical Intelligence剛剛宣佈完成了一輪高達4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了24億美元。
最近宣佈融資的還有Skild AI,其獲得3億美元A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15億美元。
此外,包括OpenAI投資的1X、李飛飛的World Labs等在內的具身智能相關公司估值也都達到20億美金以上,據悉Figure在前輪26億美金之上即將完成新一輪50億美金估值的融資。
爲何具身智能如此火爆?
人形機器人之所以被資本追逐,一方面來自於特斯拉雄心勃勃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計劃,他聲稱人形機器人普及程度將是汽車的10倍。他放話,“擎天柱”有朝一日會助推特斯拉市值擡升至25萬億美元,並且到2040年機器人會超過100億臺。
另一方面則受到ChatGPT類大模型的影響,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現彌補了傳統機器人沒有學習能力,只能完成固定任務的缺點。
接入大模型後,機器人能具備自糾錯能力,如人形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踉蹌後能自行站穩,這爲機器人執行復雜任務奠定了技術基礎。語言模型爲AI新範式的突破帶來了更多想象。
目光看向國內。去年10月,工信部出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突破一批“大腦、小腦、肢體”關鍵技術,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意味着一場新興產業之爭已經開始。
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先後接連印發相關產業扶持意見、行動方案、支持政策,助力產業向上發展。
但不可否認,人形機器人未來最確定的技術趨勢之一 —— 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全球範圍內,具身人形機器人都還處於研發階段。
實現科幻電影那一幕,還有一段長長的路要走。
人形機器人除了本體運動控制,高自由度靈巧手,還有觸覺傳感器、肌肉骨骼技術、表情模仿控制等等,這些技術均在不斷髮展中,雖不完美,但年內也有不少試點項目陸續取得了進展。
更現實的是,人形機器人行業尚難以實現大規模量產,主要原因之一是供應鏈成熟度不足,導致製作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數據對於訓練深度學習模型以增強和優化機器人能力至關重要。面向不同算法和本體實現數據閉環亦是具身智能一個關鍵痛點。
雖然具身智能的想象剛剛開始,但我們知道,具身智能走進千家萬戶的那一刻,終將到來。
只是,還需要給它多一些時間。
租售GPU算力
租:4090/A800/H800/H100
售:現貨H100/H800
特別適合企業級應用
掃碼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