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速度快8倍!長庚跨團隊打造識毒「阿湯哥」半小時測出毒物

長庚醫院、清大、臺大、馬偕醫院共用打造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臺」,半小時就能對毒物做「快篩」,類似《不可能的任務》中「阿湯哥」的虹膜辨識技術,力拚3~4年內正式問世。(長庚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長庚醫院、清大、臺大、馬偕醫院共用打造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臺」,半小時就能對毒物做「快篩」,類似《不可能的任務》中「阿湯哥」的虹膜辨識技術,力拚3~4年內正式問世。(長庚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醫師!快快快!」家屬抱着病患衝入急診室,只說病患中了毒,卻一問三不知,這是國內急診室常見的情形,令醫師、家屬都急得跳腳。面對未知的中毒原因,醫師往往只能仰賴問診,加上4小時的檢驗才能真正辨識毒物,最怕就是犧牲了搶救時間。

長庚醫院、清大、臺大、馬偕醫院共用打造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臺」,半小時就能對毒物做「快篩」,類似《不可能的任務》中「阿湯哥」的虹膜辨識技術,準確度逼近標準做法,將救命速度提高8倍,力拚3~4年內正式問世。

清大醫工所教授萬德輝指出,傳統拉曼光譜技術多用於警察端的毒品搜查,透過探頭儀辨識,例如可分辨白色粉末究竟是白粉還是麪粉。而「可攜式拉曼檢測平臺」則透過奈米結構增強訊號1兆倍,即便是低濃度的毒物,也依然能檢出。

萬德輝表示,每個毒物都有屬於自己特性的光譜,研究團隊開發了獨到的鍍膜技術,對實驗室常用的濾紙進行圖案化,每個點都是檢測區,再結合桌上型的拉曼光譜,幾秒鐘到幾十秒就可以量測。約半小時,就能得出結果,比標準的4小時檢驗快了8倍,有助爭取更多搶救時間。

林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雖然政府已在3年前禁用巴拉刈,但臨牀上仍然會出現巴拉刈中毒個案。小於15mL、20%的巴拉刈,將造成猛爆性中毒,患者會因多重器官衰竭,在數天內休克、呼吸衰竭死亡。臨牀上最常見重度到中度中毒者(7.5~15mL、20%的巴拉刈),致死原因多爲肺實質炎症反應話,患者會在2~3周內因肺部發炎、纖維化,嚴重缺氧死亡。

研究團隊以「可攜式拉曼檢測平臺」爲10名中毒患者進行檢測,發現其中7人爲巴拉刈中毒、3人爲陶斯鬆中毒,經對比醫院的標準檢驗,結果均吻合,濃度也接近。顏宗海表示,過去面對中毒的患者,若無法透過血液檢測,醫師多得靠問診摸索原因,但「可攜式拉曼檢測平臺」問世後,半小時就能識毒。

「可攜式拉曼檢測平臺」辨識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農藥(福美雙、陶斯鬆、大滅鬆、達馬鬆、巴拉刈、加保利等)、食品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 40號、黃色4 5號等)、臨牀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等)、新興毒品(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喵喵、浴鹽等)等都難逃法眼,不僅有助醫療,可望也對食安、司法科技產生重大的進展。這項突破性的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7月「小(Small)」和2023年9月國際知名期刊「感測器和致動器B:化學(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備受國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