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復興 北市議會舊址AE區開工

臺北市議會舊址A、E區設定地上權案14日動土,臺北市長柯文哲(中)表示,此地將實現舊城復興、軸線翻轉目標。(臺北市政府提供/張立勳臺北傳真)

臺北市議會舊址A、E區設定地上權案14日動土,預計可引入民間投資136億,市長柯文哲表示,未來此地是臺北市城市地標,加上雙子星、臺北郵局BOT案,以臺北車站爲中心的西區門戶計劃,會讓北車周邊看起來像高樓大廈林立的紐約曼哈頓,實現舊城復興、軸線翻轉目標。

根據市府統計,臺北市從2015到去年完成招商簽約的民間參與投資案,金額高達2204億元,市議會舊址A、E區設定地上權案2017年10月完成簽約,也引入民間投資136億元。

柯文哲指出,這個基地具有深遠歷史文化意涵,在清朝時期由洪騰雲捐地興建考棚,這裡也曾是北市議會及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用地,在分局遷址後,舊址建物閒置很長時間,爲讓市有土地有效開發,市府採設定地上權交由民間開發、興建與營運。

他表示,市議會舊址A、E區案開工是西區門戶計劃起點,從這裡一直到環河南、北路把多項建設串連起來,包括今年預計會開工的雙子星及E1、E2招商案、臺北郵局BOT案與西寧國宅改建,可以想像以北車爲中心的西區門戶計劃,在5、6年後將讓大家完全改觀,會成爲很像曼哈頓的高樓大廈都會區。

柯文哲強調,市議會舊址A、E區設定地上權案完工後,文化觀光專用區佔開發總樓地板面積的40%,其中20%將無償讓市府運用,由北市都發局規畫設置「臺北城市博物館」,納入臺北城未來願景、舊市議會文物、考棚行署紀念碑,讓臺北人的共同記憶能被完好保存。

他說,西區門戶計劃逐步完成後,「舊城復興、軸線翻轉」將大致完成,西區舊城再復興將改變北市未來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