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發佈結核病防控新規劃,張文宏:這些舉措至關重要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民衆身體健康的重大傳染病,患者長期治療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相關部門近日明確,在積極推廣抗結核新藥、新診斷技術的同時,要堅持多渠道籌資原則,切實降低患者經濟負擔。
5日晚間,國家疾控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等有關部門,聯合發佈了《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24—2030年)》(下稱“《規劃》”)。
“結核病嚴重威脅全球人類健康。中國作爲人口大國,結核病防治事關推動人民健康事業的發展。此次《規劃》重點關注了通過廣泛篩查發現結核病患者,同時也關注到已經感染結核病但尚未發病人羣的預防性治療,這些舉措對於我國‘終結結核病’事業,至關重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
仍有約10%縣(區)爲結核高流行地區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中疾控今年10月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估算結核病發病數居全球第三位,新發患者數超70萬。
爲進一步完善結核病防治體系,《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加大篩查和預防性干預的力度,推動結核病耐藥發現關口前移,積極推廣驗證有效的抗結核新藥以及短程、全口服治療方案等。
“但新藥上市後還需要制定我國最合理的方案和相應的醫保策略。這些工作必須動員多方資源共同參與。”張文宏稱。
《規劃》提出,要強化政策幫扶,增進財政、醫保、藥監、民政等部門協同,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業界期待,長期存在的結核病防治資金缺口問題,以及部門間協調不充分、保障銜接不足的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解決。
國家疾控局表示,目前全國結核病疫情持續下降,發病率、死亡率均下降約30%,發現並治療了約785萬例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保持在90%以上,死亡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但與此同時,結核病仍然是“嚴重危害人民羣衆身體健康的重大傳染病”,新時期的防治工作依然“不容懈怠”。
《規劃》更新了我國降低結核病流行的指標要求:到2025年,結核病發病率降至50/10萬以下,到2030年降至43/10萬以下。
進入到“低死亡率、高治療成功率”的結核病防治新階段,我國結核病防控還面臨人口老齡化,結核病疫情地區分佈不均衡,耐藥結核治療成功率相對不高等新老挑戰。《規劃》顯示,目前我國仍有約10%的縣(區)爲高流行地區,防治工作不均衡。
加強主動發現、預防干預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盧洪洲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對於結核病防控工作所面臨新的挑戰,《規劃》有針對性地作了迴應。
他表示,這些重點回應的防治問題包括:患者主動發現不足、預防性治療覆蓋不足、重點人羣防控薄弱、耐藥結核病防控難度大:耐藥結核病的診斷和治療複雜,患者經濟負擔重。
張文宏也認爲,此次《規劃》特別強調“強化主動篩查,提高發現水平”,並着重突出推廣應用新技術。
“這主要是希望能夠通過簡便高靈敏的技術發現新病人,特別是發現無症狀結核病患者。因爲這些患者在人羣中可以造成廣泛的隱匿性傳播。感染結核病的患者中,無症狀結核病的比例較高。儘管缺乏明顯症狀,也成爲亞臨牀結核病或者無症狀結核病,在人羣中導致傳播。”張文宏說。
目前,結核病的發現主要依賴患者被動就診。有統計顯示,我國87.5%肺結核患者首診在綜合醫院,診斷延遲率達61.8%(首次就診到診斷的時間超過14天)。
發現和診斷延誤,既會帶來疾病在社會面傳播風險,也會讓患者本人錯失預防性干預和早期治療的時機,增加家庭和社會的疾病救治成本。
根據《規劃》,在“患者的主動發現”上,要加強醫療機構預檢分診;對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等重點人羣開展結核病主動篩查;在疫情高發地區探索擴大結核病主動篩查比例和頻次,作爲重點地區攻堅行動的重要措施。
針對“預防性治療覆蓋不足”的問題,《規劃》特別強調了對潛伏感染者開展預防性治療等干預,降低結核病發病風險。同時,在此前地方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要“因地制宜設立結核病預防性治療門診。”
“結核潛伏感染是結核病患者的巨大儲備池。”張文宏說。
在結核潛伏感染者中,約5%-10%可能發展爲活動性結核病。活動性結核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我國5週歲以上人羣的結核潛伏感染率18.1%。”張文宏透露。
推廣新技術、新藥,增進保障銜接
多名曾接受過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和疾控人士均提到,“資金缺口”是當前結核病防治的最大障礙。當前,一些部門對結核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等方面還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成本憂慮”也阻礙了一些患者,尤其是老年和耐藥患者尋求醫療和更好的治療方案。
此次《規劃》提出,多部門應該加強資金保障和銜接,有效保障新技術、新藥的落地使用,積極推廣“便捷有效”、高性價比的篩查技術,增加基層的篩查能力,着力於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和基本生活負擔”。
比如,財政部門按規定落實防治相關投入政策,推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醫保部門負責完善醫保政策,做好結核病患者醫療保障工作;藥監部門負責加強對抗結核藥品的審批和質量監督,支持抗結核新藥品、新試劑和新疫苗的註冊,對符合條件的產品實施優先審評審批。
張文宏認爲,隨着精準診治的推進,亞臨牀結核病的管理有望大大提高,從而加速全球“終結結核病”的目標。相反,如果不通過廣泛篩查找出這部分患者,結核病的流行無法終止。
在疾病治療方面,規劃明確“強化耐藥防治”。具體來說,地(市)級及以上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要開展二線抗結核藥品分子生物學耐藥檢測、傳統藥敏試驗等工作,規範、合理制定方案,積極推廣驗證有效的抗結核新藥以及短程、全口服治療方案。
有受訪臨牀專家表示,在當前我國耐藥結核病的治療方案中,二線抗結核藥物,如貝達喹啉、德拉馬尼,儘管進入了醫保目錄,但價格依然昂貴。患者全療程費用高達10萬-20萬元,許多家庭面臨災難性支出(即家庭收入的20%以上)。
12月3日,抗結核新藥普托馬尼在中國正式獲批,意味着我國已具備推廣“6個月全口服耐藥/耐多藥結核短期治療方案”的條件。
“希望通過(醫保)集中採購和價格談判,進一步降低抗結核藥物價格,確保患者能夠負擔並持續完成治療。與此同時,衛生、醫保、民政等部門應聯合制定政策,提供醫療、生活等多方面的支持。此外還應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對貧困患者進行慈善救助。”盧洪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