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高山之島 他們非到臺灣不可的理由

【圖/文.臺灣光華雜誌】

專門帶「阿兜仔」在臺灣深度旅遊的美籍資深導遊羅雪柔,以臺灣山林與原住民文化作爲賣點,向外國人介紹臺灣。來自德國的音樂家魏樂富、前臺灣賓士總裁邁爾肯,還有以都蘭爲家的澳洲醫生柯彼得,這些長居臺灣的外籍友人,也都曾不約而同表示,格外喜歡臺灣的山。臺灣的山到底有什麼特別,竟能虜獲他們的心?

倘若搭着飛機從南方返臺,可以看見,一路橫亙、高度遠在白雲之上的雄壯山嶽,綿延向大海的彼端。

山,是臺灣地理最凸出的風景。高達七成的國土均爲丘陵與山地,當中還包括了海拔3,952公尺、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在內的269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

除了山林資源豐富,臺灣的環境,也兼具空間尺度的高度壓縮。好比到東岸,搭船出海,只消半小時,可以看到只會在深海中泅泳的鯨豚,晚上就可以到深山的太魯閣過夜。俗語有句話「近廟欺神」,臺灣人不以爲意的日常,卻是許多外國人眼中的非常。

臺北盆地擁有許多山林資源,擎天崗讓旅客發現臺北在都會風光以外的另一面。

亞洲珍藏的秘密

這是由於臺灣地質年輕。想像我們在古老大陸的歐洲或者北美,可能連續驅車好幾小時、好幾日,眼前都是雷同的風景。而臺灣是經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擠壓而擡升的海島,加上緯度恰好座落在熱帶、亞熱帶之交,地貌、物種格外多樣,地貌尤其奇峻。

這樣的臺灣山景,反倒讓國際旅客感到別開生面的新鮮與深刻。來自捷克、長期定居臺灣的跑山選手羅明瑞,因爲喜歡山林,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長期志工,「臺灣的山,很『野』!」羅明瑞解釋:「在歐洲時,我們很輕易都可以走到森林裡,但臺灣的山,若沒有步道,往往很難進入。」

也因此,山林,比起小吃、茶、手搖飲、夜市、101、廟宇等臺灣代表性的觀光資源,都還更富識別性。尤其,當鄰近國家,有同樣以小吃著稱的香港,以夜市出名的泰國,而廟宇也是華人圈共享的特色──是山,讓臺灣能從中脫穎而出。

雖然,對於這樣的優勢,臺灣人似乎渾而未覺。部分原因,出於臺灣長期實施的封山政策,但作爲高山之島、高山之國,隨着2019年11月行政院宣佈「山林解禁」,開放許多林道,大幅鬆綁入山限制,加上2020年的Covid-19疫情接踵來到,海外旅遊備受限制,也觸發了臺灣人積極向內探索的動力。

可說對內、對外,臺灣正在歷經身分重構、建立自我識別的過渡性階段。面貌的矇昧模糊,別具的神秘感格外富魅力,好似正向那些對臺灣帶有好奇的外國人招手。「亞洲珍藏的秘密。」羅雪柔曾推薦這句話,可作爲對外宣傳到臺旅遊的Slogan。

登山圈人稱「楊大」的楊志明,以山爲臺灣遞出一張給外國人的名片。

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因此,不少專營「入境旅客」的旅行社業者一致表示,臺灣推觀光,可以以山作爲主要賣點。

何以見得?四面環山的臺北,是大多數觀光客來到臺灣的目的地。平常日的早晨,我們隨着野樵國際旅行社創辦人楊志明的步伐,一路從捷運站出口徒步到象山步道的登山口。

四獸山步道之一的象山,是市民週末健行的熱門選擇,不過平常日的象山很不一樣,登山小徑上充滿了打扮得光鮮亮麗的遊客,沿途可以聽見日、韓、英、法、帶有馬來西亞腔的中文等語言交雜,楊志明說:「倘若帶到馬來西亞華人的團,這裡是他們一定會指定的景點。」

至於遊客們的目標,除了沿途必經的六巨石,能夠遠眺101的觀景平臺,更是他們前來的理由。黃昏時刻,還有機會看到外國人結夥,揹着點心、酒水上山,在平臺開起了小小Party。

可以說,生活在羣山環繞的臺北,市民的幸福莫過於此。親民的四獸山步道系統以外,只要有爬山的習慣,人們也會依照居住地連結到鄰近的郊山步道,「南區有貓空的步道系統;士林、天母也有天母古道、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步道。」宏祥旅行社總經理郭岱奇談起。

乘着國內登山的熱潮,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各級單位紛紛盤點、整合、串聯臺灣各地的步道資源。郭岱奇指出,不論你的體能爲何,有沒有運動習慣;需求爲何,願不願意攜帶裝備、想要一日往返或者多日行程;甚至是特別偏好,想要賞鳥、賞蝶、想登東北亞最高峰、想看冰河地形,甚至是想體驗原住民文化,在山林資源豐富多樣的臺灣,「所有的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宏祥旅行社主打商業登山經營入境觀光客已有36年。郭岱奇分析,來臺灣的旅客七成都會進臺北,而光是臺北的地理條件,不論是爬「大山」前的暖身,或者是單純地瀏覽自然風光,臺北都有相當多景點,可提供半日到一日的「日歸」行程。

採訪時逢冬季,正是怕熱的歐美旅客來臺的旺季。宏祥推出的陽明山一日遊程,日日都爆滿,「客人的回饋也都很正面。」郭岱奇說。光是帶着遊客走訪陽明山經典的冷水坑、擎天崗、小油坑,最後以北投的地熱谷、溫泉博物館等景點作結,就能讓遊客領略有別於都會叢林的臺北風光。

板塊的擠壓,加上豐沛溪水的長年切割,有着潔白大理石垂直切面的太魯閣,景觀世界罕有。

古道行腳,發思古之幽情

隨着交通的便捷、資訊互動的頻仍,深度旅遊成爲時代趨勢。而在沒有公路、鐵道的時代,擔綱交通重責的古道,成爲了近年國內外旅客探訪臺灣的熱門方式。淡蘭古道連結了臺北、基隆、宜蘭,以秋季蒼茫的芒花聞名,還結合馬偕來臺傳教的行腳,頗能引發北美旅客的共鳴。往返新北與宜蘭的哈盆越嶺古道;從烏來直抵桃園拉拉山,往昔爲泰雅族狩獵、通婚使用的福巴越嶺古道,除了山野風光,鑲嵌的原住民文化更是引人入勝。

在旅遊產業蕭條的疫情期間,楊志明協助政府規劃及推動多條國家級步道。時常動輒十天、半個月,率團客到尼泊爾、馬來西亞、秘魯爬大山的他,心中的理想,是國際知名的西班牙朝聖之路、日本的熊野古道、香港的麥裡浩徑那樣的經典路線。他希望,光是一條路,就可以替臺灣向國際遊客,遞出一張亮眼的名片。

其中,必須花上十來天才能走完全程的山海圳綠道,從臺南的臺江國家公園出發,直攻玉山山頂,紮紮實實地從海拔0公尺開啓,攀升到3,952公尺的臺灣之巔,楊志明認爲:「放在國際上,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一條路。」

另條代表性的「樟之細路」,貫串桃園龍潭與臺中東勢間的內山小徑,路程反映着不同先民族羣間的互動,以及臺灣伐樟煉腦的產業歷史。從清末到日治時期,臺灣曾是樟腦產業的重鎮,產製的樟腦經由淡水河送往世界各地,在鼎盛時期,佔全球產量的70%,產業的歷史也能引發外國遊客共鳴。

大山,不容錯過的絕景

「你知道嗎?臺灣的玉山比富士山還高哦!」這是時常參加國際戶外運動展、旅展的郭岱奇,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臺灣有哪些國際觀光客不願錯過的名山?指標性的玉山,因享有東北亞第一高峰的美名最富人氣。峻峭的地勢,讓人沿途可以快速欣賞到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到高山寒原帶等林相的快速變化;最後攻頂的200公尺,風化後粉碎性的碎石,尤其罕見。唯一的缺點,山上的排雲山莊,每天只開放24個外籍旅客保留名額,被山友戲稱:「登玉山不難,但要抽中牀位很難!」

以冰河圈谷景觀聞名的第二高峰雪山,山系之中包括了賞鳥勝地大雪山;全世界唯二(另一處在義大利),有着雪白大理石切割河牀地形,縱深可達800公尺的太魯閣,同樣具特色。

至於大學即加入登山社的楊志明,首推南湖大山。楊志明說,「登山界有句話:『南湖帝王頭』。」可以一次飽覽雄渾山嶽、峭壁、斷崖、奇石、日出、雲海、松林、溪流、瀑布、圈谷等風光的南湖大山,「環境特殊,很難被取代。」

英雄所見略同,楊志明輔以一則小小的歷史典故解說。日治時代,博物學家鹿野忠雄邀請其師田中薰到臺灣,田中薰迢迢千里,要求鹿野忠雄必須挑選一座最具代表性的山嶽,鹿野忠雄就選擇了南湖大山。而後,兩人在具有「冰河香味」的山中,發現了12個圈谷以及其他冰蝕地形的存在。

「爬南湖大山,先由勝光入山口起步,路上會經過長滿二葉松的松風嶺,可以欣賞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的林相變化。接着,會來到倏然開闊的審馬陣草原,可以飽覽南湖羣峰及雪山銀白色的『聖棱線』。再來,抵達有着陡峭石脊的五巖峰,以及冰河遺蹟南湖圈谷……」山景的雄渾,寥寥數語,難以深刻領會,勾起人「風聞有你,不如親眼見你」的無限嚮往,「就是非常漂亮啊!」楊志明讚歎地說。可以見得,短短數日走馬看花的盤桓,哪裡足夠?爲了登山而來的團客,行程動輒十天、半個月起跳,更遑論長期居遊的外國旅客。在這裡,有「他們」願意遠道而來的理由。

旅居臺灣學習華語,對外國人來說,獲得的不只有習得外語,還有一把認識臺灣真實樣貌的鑰匙。 (林格立攝,劉俊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