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社會風景

《法國椅子在臺灣》。新北野柳,1998。遊本寬攝影。(照片提供/遊本寬)

遊本寬是個攝影創作產量極高、品質極佳且觀點新穎的創作者,同時也是資深的大學教授,他曾大力倡導編導式攝影,於1996年出版過《論超現實攝影——歷史形構與影像應用》一書,這是國內第一本對超現實攝影做完整研究的著作。作者以他多年創作的經驗,從媒材特質的觀點深入探討攝影在超現實主義中的創作與應用,爲當時正興起的數位影像紀元中的各方工作者,提供一個豐富的歷史縱觀和深度的美學橫思。

2020年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了《臺灣攝影家:遊本寬》專書,因疫情關係,身處美國的他,觀察到疫情影響下的新生活方式,全新創作推出《口罩風景》一書,「戴上口罩,很多人共度孤鬱無言」,他慶幸已打過疫苗,從美國捎訊:「臺灣的疫情才真正要開始,想必大家壓力一定非常的大!臺灣加油!加油!」

從《閱讀臺灣》作品及以圖集概念呈現的臺灣社會風景,遊本寬總以一種新的攝影觀點去說話,說的是他閱讀來的常民文化,領會到的生活智慧美學,「身爲一個美術攝影家,只用一種紀實攝影的情懷衝上街頭是不夠的」,在《真假之間》、《有水塔的臺灣風光》、《法國椅子在臺灣》、《臺灣圍牆》、《臺灣公共藝術-地標篇》……等創作,都是用一種較新的攝影語彙詮釋,可說是對當下生活的影像創造者,說着形形色色的臺灣故事。

這是遊本寬選擇用攝影而不用其他媒材創作的最大的區隔,「拿相機的人,必須活在真實的當下,沒辦法拍過去和未來」。這幾年他常把重心放在出版上,覺得書本就是展覽的場所,是一種沒有時間及觀衆壓力的展覽場所,藉由出版,這些都成爲遊本寬觀察的臺灣社會風景。

《臺灣攝影家:遊本寬》專書可算是遊本寬從過去到現在的「回顧展」,作品中當不當代或是什麼攝影類型,對他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涵養,影像當中的主題如果不能引起更多人想要對話的慾望,作品就已經死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