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個別地方和單位“假節儉真浪費”苗頭

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 3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警惕個別地方和單位“假節儉真浪費”苗頭》的報道。

節儉樸素,力戒奢靡,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記者近期調研卻發現,個別地方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上搞形式主義,出現令幹部羣衆詬病的“假節儉真浪費”苗頭。受訪幹部羣衆和專家學者表示,“冗長”流程手續、“機械”執行政策等是產生“假節儉真浪費”苗頭的重要“推手”,建議秉承實事求是精神,多措並舉將厲行勤儉節約落在實處。

警惕“假節儉真浪費”苗頭

“出差忙完工作到了下午,已經沒有返程的火車票了,但因爲單位倡導節約,坐飛機要走流程,請示後被建議住一晚再坐火車回。其實算下來反而沒給單位省錢。”中部某省一名科員王軍(化名)說。

“不好意思,電腦有點慢,您稍等”“電腦動不動就經常卡死,開機就得等幾分鐘”……在社交媒體上,有人吐槽服務窗口電腦差勁。有的幹部說,工作電腦不太好用,甚至有時會卡死,一些同事乾脆用自帶電腦辦公。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車齡較長的公務用車維修檢驗頻次較高,維修費用較高。一名機關單位司機說,該單位有一輛公車車齡已近十年,因經常執行出差任務,每年至少都要進行2次到3次保養維修,一兩年的維修費用甚至已超過了車輛殘值。

在西部某省會城市,有一棟位於城區“核心地段”的辦公大樓,知情人士表示該樓房屬於危房已“閒置”多年,原有辦公單位現借用下級單位場所辦公。“老舊辦公樓現在主要是維修加固,維修加固不了的就只能‘閒置’。但維修加固不一定省錢。比如某政府單位老舊辦公大樓,維修加固成本平均下來要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花費已經‘不輸’推倒重建,從‘綜合性價比’上來說,肯定沒有推倒重建划算。”西部某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人盧聰(化名)說,當前一些老舊辦公大樓,尤其是20世紀設計建設的辦公大樓,其建築結構、抗震標準等已“落伍”,不斷加固維修看似節儉,其實反而造成了浪費。

同時,一些單位在缺乏辦公條件的情況下,爲省錢選擇“租房”,看似少了一次性大額支出,但細水長流下反而造成了更大支出。西部某省區有幹部“吐槽”說,因原建築被鑑定爲危房,該單位在租賃寫字樓上花了不少錢。

兩大痛點亟待破解

受訪幹部學者、業內人士等表示,要遏制“假節儉真浪費”苗頭需破解兩大痛點。

——“冗長”流程手續。一些幹部反映說,單位採購的一些產品,其性價比低於市場正常銷售產品。中部某省一名基層幹部舉例說,比如採購的電腦,其價格基本均高於市場上能買到的相同配置產品。曾經參與過政府採購的供應商周強說,在排除回扣等腐敗情況下,相比和個人、企業打交道,參加政府採購供應流程長、手續繁瑣,同時回款慢,無形中增加了成本,這些成本最終反映到採購價格上。

——“機械”執行政策。記者採訪瞭解到,當前一些地方在執行相關政策時有“機械化”傾向,同時一些政策制定時間過久,和當前形勢已有較大出入;看似一板一眼落實了相關規章制度,但也提高了運營成本,甚至讓一些國有資產“貶值”“流失”。有次出差購買了“普速”火車軟臥沒買高鐵二等座,軟臥比二等座便宜幾十元,結果“被談話”……多名受訪幹部表示,少數“老規章”和當前實際“脫節”,“機械”執行反而可能導致花費增多。

實事求是確保厲行節約落到實處

如何將節約節儉落到實處?不少受訪人士提出了建議。

一是實事求是正視需求,多方比價減少成本支出。在一些政府支出事項上應多方比價減少成本支出,比如設置“支出紅線”,如果第三方平臺花費明顯少於“既定平臺”和“支出紅線”,應允許、鼓勵經手人等選取質優價廉的產品,比如在飛機、火車席位選擇上,可以用價格設限而不以席位標準設限。

二是柔性施策讓效益最大化。一些受訪者建議應因地制宜柔性施策,“儘量讓公共支出有助於激活、帶動市場活力,暢通國內經濟循環。”從事風險投資業多年的私募經理人凌翔(化名)說,比如“閒置危房”可以通過出讓使用權引入社會資本、鼓勵員工集資籌建等方式盤活,再比如達到淘汰年限的辦公設備,在進行“脫密”處理後可以通過公開拍賣方式來提升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