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再迎新政!

12月12日,北京市發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決定》(下稱《決定》),從支持北京“新兩翼”建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等方面提出若干具體舉措。

來看《決定》4大重點措施:

1、推動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範項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加強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的創新合作,推動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2、集中優勢科技資源,圍繞基礎軟硬件、先進通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腦科學、生物製藥、組分中藥等前沿優勢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3、制定產業鏈延伸佈局和協同配套政策,打造區域特色鮮明、上下游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產業鏈。

4、建立健全跨區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支持北京“新兩翼”建設

《決定》指出,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要堅持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強化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2016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國家級新區河北雄安新區。從此,通州與雄安新區共同成爲首都北京新的“兩翼”。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個新城,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成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

《決定》指出,三地應當共同支持雄安新區創新發展,推動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範項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加強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的創新合作,推動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應當唱好京津“雙城記”,堅持將北京市科技創新優勢和天津市先進製造研發優勢、河北省環京地緣優勢相結合,在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中發揮輻射帶動和高端引領作用。

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

《決定》指出,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應當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區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重大需求,圍繞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的共性關鍵科學問題,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合作。

事實上,多年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三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大力破除要素跨區域流動的行政壁壘和市場堵點,在多領域加強協同合作,增強區域要素流動活力。

2021年,三地政府科技部門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京津冀基礎研究的合作協議(2021-2025年)》,針對共同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需求,實施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加快研究成果的對接應用,促進成果共享與轉化落地。

2023年,三地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簽署《人才工作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包括深化職稱資格互認、加強職業技能評價合作等15項合作事項,推進政策協調、促進交流互鑑,實現人才政策、資源、信息互通共享。

此次《決定》明確,三地共同建設基礎研究合作平臺,實施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集中優勢科技資源,圍繞基礎軟硬件、先進通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腦科學、生物製藥、組分中藥等前沿優勢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同時,加強高等學校聯盟建設,深化職業院校合作,推動京津冀三地人才聯合培養。加強人才支持政策協調,健全職稱資格、職業資格區域內互認制度;開展人才和項目合作,協同引進和培育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頂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一流創新團隊。

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

京津冀是我國重要的產業發展高地,產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四個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是檢驗協同發展成效的重要標準,產業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的任務更加迫切。近年來,三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立足各自資源稟賦與產業定位,互通有無、轉移承接、錯位發展,實現了產業資源在整個區域內的優化配置。

2023年5月,工信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關部門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編制《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京津冀產業分工定位更加清晰,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協同創新實現新突破,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先進製造業集羣和優勢產業鏈,協同機制更加健全,產業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對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對於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決定》指出,北京將與天津市、河北省協同培育重點產業鏈,聯合編制產業鏈圖譜,制定產業鏈延伸佈局和協同配套政策,打造區域特色鮮明、上下游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產業鏈。支持企業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協同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單項冠軍”企業。

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引領作用,共同打造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園區生態,支持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武清京津產業新城和河北唐山、保定、衡水、邯鄲中關村合作園區、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等園區建設,促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服務標準、品牌等在區域內延伸。

培育開放的創新生態

近年來,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持續深入,有效助推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

2022年9月,三地簽署京津冀營商環境“1+5”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圍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提高區域要素協同配置效率,提出5方面86項改革任務。

2023年9月,三地政府有關部門召開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專題工作組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專題工作組工作機制運行規則》和《京津冀營商環境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等文件,由京津冀三省(市)發展改革和政務服務部門共同牽頭組建專題工作組,涉及三地商務、市場監管、海關、知識產權等80餘個部門,共同保障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各項工作有序規範高效展開。

目前,京津冀三地營商環境協同工作從協議協作進入到融合落實的新階段,三地在區域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5大重點領域加快推進改革,已經推動179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234項實現“跨省通辦”,200餘項“京津冀+雄安”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移動辦”,改革成效初步顯現。

《決定》指出,三地協同推進營商環境一體化建設,加快推動政務服務標準統一、資質互認、區域通辦;建立健全跨區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共同建立異地遷移企業跟蹤服務機制,協同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建立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

責編:萬健禕校對:李凌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突發!小米、餘承東“槓”上了!丨芯片突傳大消息!美國商務部部長改口丨王健林好消息!對賭危機解除丨餘承東迴應“遙遙領先”!丨回購10%股份!剛剛,李寧宣佈!繼22億港元香港買樓後,又擬至多30億港元買股丨藥不能停?減肥“神藥”被曝停藥就反彈,禮來股價一度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