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選書/決勝矽紀元 矽島臺灣扮先鋒

《決勝矽紀元》書封。 天下雜誌/提供

如果臺海風雲緊急,會對全世界造成什麼影響?美國官員預估,至少影響全球經濟3兆美元。澳洲政府認爲,經濟損失大概會是2.7兆美元。日本更加緊張,因爲大半糧食仰賴進口,一旦臺海戰爭開打,日本將會陷入缺糧危機。

這是因爲全世界有一半的海上運輸會路過臺灣,前五大跨國空運機場也在西太平洋地區,爲了確保臺灣海峽仍是可以自由航行的國際水域,不時可見西方陣營的各國軍艦穿梭臺灣兩側。因爲地處關鍵,讓臺灣這個面積僅有3.6萬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 向來都是地緣政治風險指數(Taiwan  Geopolitical Risk Index TGR)最高的前幾名。

臺灣也被稱爲「矽島」,因爲島上擁有全球最大的12吋晶圓廠產能,更貢獻全球超過九成的尖端晶片生產。

臺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在該公司全球研發中心的揭牌儀式上,除了以「臺版貝爾實驗室」自許之外,也公開宣示,希望把「突破半導體物理極限的任務」交給臺積電。這番話看得出臺積電的技術實力,以及在全球半導體行業里居於領導地位。

然而,臺灣在半導體行業的地位愈重要,工業國家就愈憂心兩岸對立下的臺海危機會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性, 即便臺積電一再強調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Resilience)。

由於臺灣獨特的角色與重要性,2022年10月我接受史丹佛大學的邀請,到矽谷參加「臺灣論壇」(Taiwan  Dialogue)。我與曾在1996年臺海危機時擔任航母戰鬥羣指揮官的美國海軍上將艾力斯(Jim O. Ellis Jr.)同臺,暢談中、韓半導體產業競合,以及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1996年的臺海危機是因爲李登輝前總統的「兩國論」引起的,當時臺灣只能仰賴美國航母戰鬥羣的保護,但現在保護臺灣的還有被稱爲「護國神山」的臺積電與臺灣ICT供應鏈。即便有產業屏障保護,但我在擔任臺灣半導體協會(TSIA)年會的演講人時,還是跟與會的業界大老們說,「東亞亂局中,我們就坐在世局變化的海景第一排。」

爲了探索世界的改變,2023年下半年我在臺大國企所開設了「半導體與地緣政治」課程,透過教學的過程彙整各種資料,試着去回答米勒(Chris Miller)教授在《晶片戰爭》一書裡提到的各種疑問。

米勒以史學家的角度回顧半導體對世界造成的改變,而我身處臺灣,在東亞第一線實際參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更希望能以產業知識瞄準2030年矽紀元,追蹤主要國家迎接晶片世代的關鍵變革。

開課之前,三星總部記憶體事業羣資深主管來訪,他們想從「客戶端」瞭解「產業端」對於記憶體產業前景的看法。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臺韓在半導體產業上早已不是對手。現在臺灣整個供應鏈與三星重疊競爭的僅剩下晶圓代工,或者更精確地說,只在5奈米、3奈米等最先進的製程上相互競爭而已。

而且三星除了和臺積電在先進製程量產進度上的對決以外,大多數臺廠都是三星的供應商,甚至三星也利用聯電的生產線,生產感測器等半導體相關產品;此外,三星與樂金(LG)聯手發展新世代面板,友達是最大的LCD面板供應商,而三星手機也大量採購聯發科的通訊晶片。

臺韓半導體產業的新劇本,早已從2020年之前的競爭模式,變成相互依存的合作模式,因爲臺灣是一個「無害」的合作伙伴。(摘自《決勝矽紀元》,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