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態勢較好(銳財經)

本報記者 孔德晨

6月9日是第17個世界認可日。6月6日,在2024年“世界認可日”活動暨中國認證認可大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首次發佈質量認證活躍度指數(簡稱CAI)和中國軟聯通發展指數(簡稱CSCI)。2023年度,中國CAI整體得分71.7,較上年增長0.26,顯示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態勢較好。

兩項指標首次發佈

2023年度,中國CAI整體得分71.7,較上年增長0.26,浙江、江蘇、廣東、北京、上海位列全國前五。2023年度,中國地級以上城市CSCI綜合得分62.15,較上年增長0.23,得分前100名城市數量居前的省份爲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北、安徽。

兩個指數由市場監管總局委託市場監管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構建。CAI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正相關,以質量認證活躍程度反映經濟社會的質量與效益狀況;CSCI與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正相關,用於反映不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指數的聯合使用,可以把省域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與地市級以上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潛力通過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有效鏈接,綜合、客觀、有效地反映經濟發展結構、效益及高質量發展潛力,起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晴雨表”作用。

兩個指數同時在市場監管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官網予以發佈,將爲社會各界分析和觀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工具,對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地方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高質量發展潛力,加快形成同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去年全國認證機構共計1242家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在本屆中國認證認可大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認證機構共計1242家,同比增長超過10%;有效認證證書共計約376萬張,同比增長接近12%;獲證組織共計約102萬家,同比增長超過9%;認證從業人員超過14萬人,同比增長接近8.8%;註冊認證人員共計9萬餘人,同比增長約11%;認證機構2023年度營業收入總額503億元,同比增長約22%。

在檢驗檢測領域,2023年中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有53834家,同比增長約2%,其中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53015家。全行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4700億元,同比增長超9%;共擁有各類儀器設備1027萬餘臺(套),同比增長超7%;儀器設備資產原值達527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1%。

在認可領域,CNAS認可的各類認證機構、實驗室、檢驗機構及審定與覈查機構共計17870家,其中認證機構261家、實驗室16650家、檢驗機構947家、審定與覈查機構12家。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全面提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公信力和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彰顯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價值。

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國際合作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手段,是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加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方面質量基礎設施的國際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在推動質量進步、服務經貿往來和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共同簽署項目合作協議,開啓在質量基礎設施特別是食品檢測與檢驗方面的務實合作。項目聚焦三項重點:一是加強中國國內食品檢測檢驗機構能力建設,尤其是中西部中小檢驗檢測機構,對標國際標準,提升服務質量和國際合作能力;二是支持中方廣泛開展食品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實驗室和機構的技術交流,夯實貿易信任的基礎;三是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食品檢驗檢測法規和標準體系研究,推動中方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食品檢測檢驗領域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對接及監管合作。

本屆中國認證認可大會上,市場監管總局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同啓動了“加強中國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能力 提升‘一帶一路’貿易互信”合作項目。前述負責人介紹,本項目已納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是市場監管總局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化質量基礎設施方面合作開展的第一個試點項目。“我們期待同各方夥伴攜手努力、強化行動、共迎挑戰,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行穩致遠。”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