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微額貸款更永續 財務自主更健全

圖/Freepik

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概念逐漸被重視。在1990年代,以微額貸款的型態盛行於開發中國家,並獲得國際雙邊與援助開發機構的支持。作爲我國官方援助機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早期已透過微額貸款計劃,協助開發中國家降低貧窮、促進經濟流動與成長,模式包括提供融資給當地的微型金融機構,例如在海地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執行微額貸款計劃,或是透過提供政府貸款協助爲數衆多的微貸機構,如在甘比亞的微貸計劃。

進入2000年以後,微額貸款的概念進一步轉化。與早期的微額貸款相較,國合會更注重兩個面向:首先是機構的健全與永續,也就是說政府間普遍認知應給予金融機構適足的法規協助及營運環境,促進機構效率化,以達永續與自主的經營;其次,更關注客戶的財務自主與健全性。多數的客戶不僅能取得基本金融服務管道,亦應具備管理儲蓄、保險、支付、匯款以及應付緊急額外支出的基本財務能力。

■發展性金融結合影響力投資概念,發揮雙重作用

普惠金融概念隨着國際發展趨勢及新興科技應用而有更多元的發展,發展性金融有效結合了影響力投資概念的推動,該概念提倡雙重底線回報,即在追求投資標的財務收益極大化之外,也聚焦在如何創造社區福祉、促進環境永續或提升社會公正等議題上的社會與環境影響效益。

此外,2015年聯合國阿迪斯阿貝巴行動議程(Addis Ababa Action Agenda)後,提倡以私部門資本填補達成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的資金缺口,有效運用發展性金融與私部門資本的互補性,由發展金融機構運用降低投資風險,或作爲催化資本,或以更多樣的混合融資工具,推動私部門資金投入高風險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與社會建設中。

■投資微型金融控股公司,促進普惠金融發展

甫於今年7月初舉辦十週年慶的Gojo是一家獨特的跨國微型金融服務公司,儘管總部位於日本,但業務範圍遍及印度、塔吉克、斯里蘭卡、柬埔寨及緬甸等國家,協助八家微型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服務客羣主要是鄉村低收入家戶(平均每日所得1.9至5.35美元)的婦女。

截至目前爲止,Gojo在全球共有超過200萬名低收入客戶,其中超過95%爲婦女、85%來自鄉村偏遠區域。Gojo於2014年成立之初,即以私部門投資促進普惠金融爲使命,盼於2030年前提供全球1億客戶高品質、可負擔金融服務,並以成爲私部門的世界銀行爲最終目標。在最近的十週年慶大會上,執行長慎泰俊(Taejun Shin)對股東與合作伙伴表示,雖然這個目標一路走來遭受許諸多嘲諷與質疑,但Gojo始終不受影響,未來將繼續促進並提供可負擔的普惠金融服務,改善弱勢羣體與婦女生計。

就全球而言,普惠金融是相當競爭的產業,各類機構各有特色及限制,如國際組織或發展機構援贈計劃的當地合作社/非政府組織(NGO),專注於特定鄉村或城鎮小規模經營,但缺乏資源提升技術能力;以商業形式經營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規模大且成本低,但在技術創新及擴展海外市場上卻面臨挑戰;再者是專業金融科技公司,以智慧手機爲基礎提供部分的普惠金融服務如小額放貸,雖然使用者經驗評價良好並具成長潛能,但相對有偏高違約率以及低轉換門檻之弱點。

相較於前述機構,Gojo以控股公司集團經營模式,結合規模化與數位化優勢,落實在地化的經營,與競爭者做出市場區隔。

Gojo彙集來自全球,具投資銀行經驗、財務、微額金融機構經營經驗與金融科技專業的人才,投資當地優質的微額金融機構,擴大全球佈局以達規模經濟,提升貸款客戶數及資產管理規模,發揮最大成本效益。Gojo以集團子計劃聚焦提升數位化,除與傳統微額貸款作業程序結合,並依據市場特性因地制宜調整,以達最佳營運效益並有效降低違約率或舞弊風險,提高獲利。

普惠金融在援助發展領域上宜整合公私部門資源來發揮財務槓桿效益,有效展現與集結出社會包容性力量,一起共同推動「善的循環」。

國合會在國內領頭參與普惠金融領域的援助發展計劃,也爲我國私部門擘畫一條企業可履行社會責任的道路,期盼催化更多私部門資金共同投入促進社會包容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