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延壽 信託公會出招

現代人壽命愈來愈長,但手中金融資產的壽命卻未必跟上。據內政部去年8月5日公佈國人平均壽命爲80.9歲,創歷年新高,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表示,高齡者安養的規劃應儘量縮減「資產壽命」與「平均壽命」的差距,因爲「資產壽命」會嚴重影響到高齡者生活品質,可善用信託工具規劃。

雷仲達指出,金融老年學中提出「資產壽命」的創新概念,能更深入的反映高齡者的需求,所謂的「資產壽命」是指「高齡者資金不虞匱乏的生活期間」,「資產壽命」愈長,代表國民的生活愈安適,生活品質愈有保障。

雷仲達指出,一般人在退休前通常會根據「平均壽命」來規劃退休安養所需資金,但是如果「平均壽命」不斷的延長,則資金規劃也應有所調整,例如以1989年出社會年輕人爲例,當時我國平均壽命爲71.1歲,在工作30年後,2019年平均壽命爲80.9歲,平均壽命相差9.8歲,出社會當時所設想之退休規劃已不足因應而必須調整,因此民衆應隨時檢討「資產壽命」是否足夠支應有生之年的需求。

信託公會呂蕙容秘書長表示,信託具長期管理及可檢討修約的特性,愈來愈多的客戶利用信託來維持「資產壽命」,如有客戶將長期持有的光電公司股票交付信託,領取股息股利而不出售,但可將股票出租,增加收益來爲退休做準備。

另有人長期於美國工作,喜愛金融股穩定性所以長期持有金融類股票,因規劃回臺退休因此投資皆以臺股爲主,並將臺灣資金及股票交付信託,完全自益不動用爲將來老年生活預做準備。

呂蕙容秘書長並強調爲退休而挑選的理財工具,主要考慮兩個條件:一是有保證穩定回報,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可以當生活費;二是足以對抗通貨膨脹,以免生活品質隨物價上漲而貶值,民衆在辦理信託時可以參考,以保障退休後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