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她力量丨花旗銀行問晶瑋:保持開放心態,擁抱變化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霜,實習生胡琳琳,趙熙楠 上海報道

迄今爲止在花旗銀行18年的工作歷程中,問晶瑋經歷過產品信貸和前臺業務部門,最終成爲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企業銀行部董事總經理、花旗中國企業銀行主管。近期,21世紀經濟報道“金融她力量”特別欄目採訪了問晶瑋,請她分享這其中的關鍵節點。

問晶瑋2007年以管理培訓生的身份加入花旗銀行,2010年底時被任命去建立花旗中國第一個信貸分析部門,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2014年問晶瑋又被委派在花旗中國建立一個爲中小企業部門做資本市場承攬的業務部門,也實現了一個部門的從0到1的過程。

當機會來的時候,問晶瑋首先做的事就是用非常開放的心態擁抱這些變化。用她的話說,就是當機會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某方面還不行,或者我還要再準備一下,而是勇敢地舉手說我對這份工作感興趣。

做金融的核心能力

在金融行業工作的這些年,問晶瑋總結出了三點核心能力。

首先是溝通能力,也就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用簡潔的語言把複雜的事情說清楚。然而這種溝通並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讓別人聽取自己的意見,相反,真正好的溝通是求同存異的,是在溝通和協調的過程當中尋找雙方共同的目標,最終達成一致。

第二個能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優秀的金融從業者需要在紛繁的信息之中快速地定位問題的癥結,同時調動銀行內的經驗和資源,最終達成一個解決方案。在執行的過程,也需要不斷地修正和優化這個方案。

第三個能力是快速學習的能力。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每一天都在出現新的變化和轉機。作爲一個金融從業者,需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後通過快速學習及時地趕上變化。

這三個能力貫穿了問晶瑋的金融從業生涯,在2014年籌建花旗中國商業銀行部企業金融部門的過程中尤爲重要。2014年前後,中國的民營企業經歷了20多年高速的成長,十分具有活力,但很難被資本市場看到。爲了更好對接和匹配這個客戶羣體在資本市場上的機會,問晶瑋需要向內、向外溝通。一方面,將這些中小企業客戶的潛力傳達給銀行內部產品部門;另一方面告訴中小企業客戶,除了銀行授信,還有豐富的海外資本市場產品。漸漸地,與服務需求所對應的產品也逐漸豐富起來,從剛開始的銀團貸款逐漸豐富到了債券、上市可轉債、跨境收購等等。

跳出舒適圈

反觀自己的職業生涯,問晶瑋認爲最困難的時候也是自己獲取知識最快和最集中的時候。

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有好逸惡勞的本性,當自己待在非常舒適的圈子裡時是無法察覺到困難的,其實這只是在消耗自己以往的積累,並沒有汲取到新的知識。只有當自己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發現自己的無知時,人才會感覺到困難。在這個時間點上自己雖然感受到痛苦,但是也能夠收穫成長。所以很多時候,主動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接受和擁抱困難帶來的挑戰,才能夠讓自己收穫更多。

“近些年國內外的各種形勢變化對所有銀行從業人員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尤其是像花旗這樣幫助中資企業出海的國際大行。那段時期海外各國的銀行業幾乎每天都有各種各樣新的政策出臺,有時前一天剛出臺的政策,到第二天就宣佈取消了,又或者之後又有一個突然的反轉。這就意味着銀行從業者需要迅速適應這樣的全球市場變化,及時地學習和理解這些政策,當發現自己負責的業務受到新政策的影響時,需要及時優化業務流程與方法”。根據問晶瑋的回憶,近些年的變化實在太快了,所以就乾脆將變化變成工作中的一部分,一旦適應了這個環境,自己就變得從容不迫了。

給30歲的自己什麼建議?

在被問到給30歲的自己什麼建議時,問晶瑋回答到,她沒有什麼建議給當時的自己,如果重來一次她還會做同樣的事情。

30歲對問晶瑋來說是特殊的一年,那一年她已經工作了七年左右,正處於自己迷茫的時期。在這個時間點,問晶瑋果斷地選擇了給自己一個gap year,在漫長的假期裡她遊歷了各個國家,旅途中她有機會放空下來,問問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在問晶瑋看來,如今的社會更加包容多樣性,對gap year是很友好的,尤其花旗銀行對員工生活上的階段性安排是十分包容的。在30歲之前,個人的試錯成本比較低,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各種各樣的選擇,最終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選擇gap year並不是對個人職業規劃的不負責,相反,經過一年時間的身心調整,她能夠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工作中。

所以如果能返回到30歲,問晶瑋可能還會做出同樣的決定。但如果非要給自己一個建議的話,她可能會希望能更加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訴求。

比起男性,女性從業者通常不會直接地表達自己的訴求,認爲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能被領導看到,但實際上有時並非如此。作爲員工要及時跟領導尤其是直屬領導做好溝通。如果員工能夠及時地向領導說出自己當下在做什麼,領導就能夠調遣資源進行幫助,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統籌:王芳豔 耿雁冰

策劃:周炎炎 吳霜

採寫:吳霜 周炎炎 李覽青 孫詩卉 唐曜華 趙熙楠(實習生)王玥(實習生) 胡琳琳(實習生)

編輯:周炎炎 方海平

製作:胡凱文、吳霜、卞顯洋、趙熙楠(實習生)

美術:樑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