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彭淮南授獎清大名譽經濟博士 以終身爲「銀行員」自豪

清華大學今天頒授中央銀行總裁淮南名譽經濟博士。(央行提供)

清華大學今天頒授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爲名譽經濟博士,彭淮南是清華大學自1996年後頒授的第39位名譽博士,也是繼央行前總裁俞國華後的第2位名譽經濟博士。彭淮南也發表了「接受國立清華大學名譽經濟學博士學位講詞」共達17頁。文中陳述,在銀行業服務(含央行)則長達51年又5個月;我的第一個工作是銀行員,最後的工作也是銀行員,這是我相當自豪的事。

彭淮南指出,在多年公務員生涯中,深知一旦遇到問題,首先要察覺問題所在,才能針對問題去解決。這樣的能力,除了以前在課堂上學習的基本知識之外,也必須熟悉制度運作與掌握統計數字。畢竟「盡信書不如無書」,教科書列示的是原理原則,在實際應用時,要能因時因地制宜。正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Mishkin 所說,「貨幣政策既是科學,也是藝術」(Monetary policy is as muchan art as a science),需要以廣泛訊息基礎,做出最佳決策

這種經驗判斷,在面臨危機時,更是重要。1998年2月,當我臨危受命出任中央銀行總裁的時候,就立即面臨了亞洲金融危機。當時資金不停地外流新臺幣持續貶值,銀行放款利率大幅上升,金融業隔夜拆款加權平均利率,1997年1月爲5.653%,至1998年2月升至7.222%。經濟活動也因利率上升而受到影響。面對這些問題,教科書的制式反應是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並讓匯率自由浮動,也就是放任新臺幣貶值。但新臺幣貶值只會加速資金外流,且即使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也難以改善國內流動性不足的現象傳統作法既不能治本,也不能治標。

17頁洋洋灑灑講詞內容宛如「彭淮南時代縮影回顧,彭淮南表示,我從1971年進入央行工作,一直到2018年卸任,這期間與我共事同事們都會覺得我做事很急切,不停地撰寫分析報告;甚至在早年沒有電腦的時代,經常需要熬夜寫稿,由內人爲我謄稿。追本溯源,正是使命感的驅使;即使卸任之後,仍然十分關心各種經濟問題,始終想要將最好的政策分析及時呈現,供政府參考,庶幾不負國人期待。這是我一生的志業